一名男子在一次交通事故后出现左侧近端腓骨处的疼痛性肿胀,该事故中他的摩托车压在了他的左腿上。
男子因道路交通事故被送到急诊科。事发时,他正以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骑着摩托车,被一辆汽车从后方撞上后摔倒在左侧,摩托车压在他的左腿上。他无法负重,仅主诉左腿疼痛。对左膝的检查显示在腓骨头区域的外侧出现压痛性肿胀,小腿内侧有些擦伤。他能够在20º到70º范围内屈膝,但伴有疼痛,且没有出现膝关节积液。检查时韧带完整,但在做膝关节内翻和外翻应力测试时出现疼痛。髋关节和踝关节检查均正常。髌骨不触痛,也无髌骨恐惧征。最初未发现远端神经血管功能缺失。
第二天早上,在全身麻醉下为他进行了闭合复位。术前检查发现第一趾蹼区的感觉异常,但足大趾伸肌或踝背伸肌力并未减弱。复位通过在膝关节屈曲90º时,对凸出的腓骨头施加直接的后内侧压力实现。复位时可听到明显的“咔哒”声。复位后检查显示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在内翻和外翻应力下无不稳,抽屉征及Lachman征均为阴性。术后拍摄了复位后的X光片,并将他的膝关节以Raymed夹板固定。当天晚上他自行出院。
两周后他到诊所复诊,主诉小腿外侧感觉减退。检查发现L4-L5皮节区感觉异常,X光显示近端胫腓关节位置良好。他能将膝关节屈曲至0º-90º,并被转诊至物理治疗科。接下来的两周中,他的膝关节屈曲范围从0º-100º逐渐改善,同时L4-L5分布区的感觉也逐渐恢复。五个月后感觉完全恢复,膝关节屈曲范围也完全正常。
孤立的近端胫腓关节脱位是一种罕见情况,但已有报告显示其可见于多种运动损伤之后。最常见的是前外侧型,而后内侧和向上脱位则较为罕见。由于常规影像学表现可能较为轻微,诊断往往较为困难,在一项研究中有60%的病例诊断被延误。因此,在初始检查和阅片时应保持高度警惕。
三个影像学体征可用于识别前外侧脱位:
1) 在正位片上可见腓骨向外侧移位,
2) 近端骨间隙增宽,
3) 侧位片上腓骨头前移(重叠增多)。
在45-60º内旋位拍摄膝关节X线可更好地显示关节间隙。如果对近端胫腓关节脱位或伴随骨折有任何疑问,可考虑行CT扫描。
早期诊断和复位孤立的近端腓骨脱位对减少腓总神经损伤以及避免产生慢性脱位/半脱位(可导致活动时局部疼痛)尤为重要。一般在全麻下即可进行闭合复位,但若延误诊治,偶尔需在开放复位后以克氏针内固定。关于远期随访的研究很少,但若持续疼痛,可通过部分切除腓骨头来缓解。
左侧近端胫腓关节的孤立性前外侧脱位
(无内容可翻译)
根据患者提供的X光影像(正侧位片),以下征象值得关注:
上述表现与“近端腓骨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相吻合,需结合临床体格检查及进一步评估。
综上,根据影像所示之特征以及外伤机制,“近端胫腓关节脱位(前外侧型)”最能解释当前表现。
结合患者17岁、男性,外伤机制(机动车事故导致直接压伤左腿)、局部触痛和影像所见,最可能的诊断为:
“近端胫腓关节脱位(前外侧型)”
若仍有疑虑,可安排CT或MRI进一步明确关节对位及软组织/韧带损伤情况,并排除隐匿性骨折及软组织病变。
康复训练需结合FITT-VP原则(频率、强度、时间、类型、进阶及个体化):
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肢疼痛、肿胀、关节松动度及腓总神经功能。如出现异常疼痛或神经症状,应及时复诊并调整康复进度。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基于现有影像和信息进行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实际诊治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综合评估后决定。
左侧近端胫腓关节的孤立性前外侧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