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手腕疼痛
患者在摔倒后诉腕部疼痛。进行了常规X线检查(图1a)。偶然发现了月骨-三角骨融合。我们展示了几例腕骨融合的示例,并展示了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腕骨融合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畸形,指两个或多个腕骨在发育过程中未能正常分节,导致先天性融合,可表现为骨性、软骨性或纤维性 [1]。腕骨融合通常是孤立现象,但也可能出现在先天畸形综合征的一部分中。通常,孤立的融合仅发生在同一腕骨列内,而与综合征相关或感染后出现的融合发生在相邻腕骨列之间 [2]。特发性融合在女性和非裔美国人中更为常见。孤立性融合最常发生在三角骨与月骨之间(图1),并在约60%的患者中呈双侧性 [3]。对于月三角骨融合,Minaar将其分为四型 [2]:
- 类型 I:近端纤维性或软骨性融合;
- 类型 II:不完全骨性融合,伴有远端切迹;
- 类型 III:完全骨性融合;
- 类型 IV:完全骨性融合并伴有其他腕骨异常。
一个常见的影像学特征是舟月间骨关节间隙的增宽,尽管舟月间骨韧带是完整的。
第二常见的融合部位是头状骨与钩骨之间(图2)。
其他罕见的融合也有报道,如头状骨-小多角骨融合(图3)、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以及豆骨-钩骨融合。
尽管这些融合通常不会引起症状,但已有文献描述部分融合与相邻骨骼囊性改变相关的疼痛。大范围的腕骨融合、不同腕骨列之间的融合,或腕骨与尺骨或桡骨远端之间的融合,常与其他畸形同时出现,属于Holt-Oram综合征、特纳综合征、尖颅并指畸形综合征、关节挛缩或指节融合等的一部分 [3]。
腕骨联合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X线影像及临床信息,可见患者左(或右)腕部桡尺远端关节远侧的腕骨结构中,
这是最常见的腕骨先天性愈合类型,与发育过程中腕骨未能完全分离有关。该异常多为无症状,但部分患者在创伤或反复劳损后可能出现腕部疼痛。
尽管当前X线并无明显骨折征象,但需与腕部韧带损伤(如舟月或月三角韧带撕裂)鉴别。临床上外伤后出现腕痛时,应注意排除韧带损伤或难以辨认的隐匿性骨折。
在中年及以上人群,腕部疼痛也需考虑腕骨退行性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病变。若有慢性疼痛反复发作,仍应结合MRI或CT进一步评估。
结合患者年龄(48岁)、性别(男性)、跌倒致腕部疼痛的急性病史以及X线所示三角骨与月骨先天性融合征象,最可能的诊断为:月三角骨先天性融合(lunotriquetral coalition),外伤后出现症状。
若仍然怀疑合并韧带损伤或隐匿性骨折,可进一步行MRI或CT扫描以明确诊断。
对于月三角骨融合本身多数无需特别处理,若无明显功能障碍并且疼痛不严重,可给予保守治疗。若合并明显创伤、韧带损伤或持续疼痛,则需要针对性干预。
对于持续疼痛或合并明显结构损伤者(韧带断裂、明显骨关节退变或关节不稳),可考虑关节镜探查或手术干预,如韧带修补、关节融合等。术前需综合患者功能需求和风险评估。
注意:若训练过程中出现持续或明显加重的疼痛、肿胀,应暂停训练并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物理治疗师。
本报告为基于当前提供影像与病史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治请咨询骨科或影像学专业人员。
腕骨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