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CT和MR评估

临床病例 12.09.200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6岁,女性
作者: Anzidei M, Guerrisi A, Vergari V, Panebianco V, Iafrate F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摩托车创伤后放射学检查

影像学表现

患者因摩托车外伤来我院就诊。常规X线片显示在胫骨干骺端近生长板处有一个呈放射透明的皮质性病灶,周围有清晰的骨质边界。该女性患者无临床症状,这提示我们考虑纤维性皮质缺损或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诊断。随后进行了CT和MRI检查,以确认NOF诊断、确定病灶的准确大小并评估骨折风险。CT显示胫骨上段三分之一被一个球形纤维组织团块占据,但未见皮质吸收或其他骨改变。MRI检查中,该病灶在T1和T2加权序列均表现为低信号,在质子密度序列呈高信号,这是NOF的典型表现。未建议进行任何治疗。

病情讨论

NOF是非侵袭性的骨纤维性病灶,常在因其他原因获取的X线片中偶然发现;NOF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较大的病灶可能出现症状并增加骨折风险。此类病灶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两倍;确切发病率不详,目前也未发现会增加发病率或死亡率。NOF多见为单发,但也可出现多发病灶;这些病灶通常大于3cm,并呈偏心性分布。长骨的干骺端更易受累。常见部位包括股骨远端干骺部(38%)、胫骨近端和远端(43%)以及膝关节(55%);多数病灶出现在膝关节周围,胫骨干部仅占10%,腓骨则占8%-10%。通常这些病灶位于干骺端或者接近骺板。其组织学表现通常为纺锤形成纤维细胞,伴有散在的巨细胞、泡沫细胞以及少量胶原蛋白;无有丝分裂或多形性变化提示恶性。 诊断主要依靠常规X线即可完成,无需行活检:典型的X线表现为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有清晰界定的硬化反应带,且病灶偏心位于长骨干骺端皮质内;较大的病灶可呈多房性,并可见对骨皮质内侧面的侵蚀。在这些生长缓慢的病灶中,随时间推移硬化程度的增加可能填充并取代中央透亮缺损,易被观察者误认为是纤维异常增殖症。通常只有在诊断存在较大疑问或需要确认病理性骨折时才进行CT检查;此外,CT扫描还可用于证实轻度移位的骨折。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行MRI,但已有报道显示在T1和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中,病灶信号均较低;周边低信号带代表X线所示的边缘硬化,以及组织学评价中所见的周边骨反应性硬化。此类病灶不需要特异性治疗或干预,但当病灶大于33mm或累及关键负重骨横径50%以上时,为防止病理性骨折需行手术刮除和植骨。若已发生病理性骨折,则石膏固定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后,这些病灶通常不会复发,预后良好。

鉴别诊断列表

胫骨非骨化性纤维瘤

最终诊断

胫骨非骨化性纤维瘤

证书

(没有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X线片

icon
X光片
icon
X光片

CT扫描

icon
CT扫描
icon
CT扫描

核磁共振扫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