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胫骨骺Salter-Harris I型骨折

临床病例 23.11.200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2岁,男性
作者: McNally OD, Verzin EJ, Wright 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2岁的男孩在驾驶越野机车比赛时扭伤了右膝来就诊。临床检查显示,他的膝关节肿胀且有瘀伤,大腿明显肿胀。为评估男孩的情况,进行了正位和侧位X线片检查。

影像学表现

一名12岁的男孩在骑越野摩托车比赛时,右膝遭受了扭转伤后来到急诊科。他描述说,当摩托车急转向右时,他的右脚陷入地面,而此时膝关节处于伸直位。体检显示右膝肿胀并有瘀斑。足部相对于膝关节和大腿内旋。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者无法直腿抬高。胫骨近端有局部压痛,无法准确评估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的状况。无神经或血管受损的证据,但小腿肿胀明显。X线检查显示胫骨近端干骺端线(骺板)的骨折。侧位片上,胫骨骺骨(骨骺)相对于胫骨干骺端(骨干端)向前移位。骨骺或干骺端并无骨折。因此诊断为Salter Harris I型骨折(即仅通过骺板,不累及骨骺或干骺端)。对其进行了闭合复位及克氏针固定,并用石膏固定。术后发现,右下肢神经血运仍然完好,X线片显示复位位置解剖对位正确。石膏固定六周后,在门诊拔除了克氏针。此后,他每两周随访一次,共两个月,随后每四周随访一次,共持续六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和常规X线片进行复查。骨折以解剖对位愈合,膝关节活动范围完全恢复,韧带稳定性良好。未见骨骺提前骨性融合迹象,因为Harris生长线依然与生长板平行。这些线在X线片上呈致密的小梁状,并横向分布于干骺端,在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中常见,通常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固定之后出现,反映了患病期间正常纵向生长的暂时性减缓。当这种线朝向骨骺汇聚时,则提示局部生长受损,可能预测今后会出现生长畸形。

病情讨论

近端胫骨 骨骺损伤相对罕见,大约占所有骨骺损伤的0.5%–3.1%。此类损伤通常为Salter Harris II、III或IV型,并且常伴有较高的生长障碍发生率。有多种解剖因素可能解释其较低的发病率。近端胫骨骨骺并不附着内侧或外侧侧副韧带,因此,内翻和外翻应力直接传递到干骺端,而不会作用在骨骺上。与此相对,下股骨骨骺附着了这些韧带,因此其损伤发生率更高。在外侧,近端胫骨骨骺受腓骨上端的支撑,前方则有胫骨结节向下突出,覆盖干骺端。骨骺与骨干的连接处形态不规则,因此,任何在此部位发生的骨折都会在骺板内的不同层面产生切割,也就解释了近端胫骨骺板骨折与生长障碍高关联性的原因。此外,半膜肌腱的附着部延伸至干骺端,而髌腱则附着在一个单独的骨化中心上,保护骨骺免于撕脱性损伤。此类损伤的发病高峰在12–14岁之间,且在男性中更为常见。这可能更多地反映了此年龄段受到创伤的机会较多,以及女性骨骼相对成熟,而非存在骺板本质上的差异。 临床表现包括由于疼痛和腘绳肌痉挛而无法抬腿,可能出现关节积血伴下肢软组织肿胀,并在关节线下1–1.5 cm处的骺板区域出现压痛。约40%的病例同时存在同侧下肢的其他损伤。X线影像可能难以判读,在怀疑骨骺损伤时,可能需要施加应力位或拍摄对侧下肢的对比片。应避免伸膝过度,以防发生腘动脉损伤。如果怀疑存在骺板损伤但在X线上未能显示,则可通过MRI更好地显示膝关节隐匿性骨骺板骨折,并同时评估软组织结构。进行横断面成像有助于监测早期骺板闭合的发生。解剖复位可通过闭合复位并石膏固定、克氏针固定或者切开复位加螺钉固定来完成。并发症包括韧带损伤、血管并发症(如腔室综合征)、膝关节不稳以及生长障碍(后者发生率可达25%)。

鉴别诊断列表

近端胫骨骺的Salter Harris I型骨折。

最终诊断

Salter-Harris I型胫骨近端骨骺骨折

证书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文本)

图像分析

右膝术前X线片

icon
右膝术前X线片
icon
右膝术前X线片

右膝关节术后X线片

icon
右膝术后X线片
icon
右膝关节术后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