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这位曾经右膝受伤的37岁男性患者进行MRI检查后发现,两侧半月板均存在半月板内高信号线,前交叉韧带可见腱内水肿。此外,在所有序列中,还观测到一条低信号线性结构,连接外侧半月板后角与内侧半月板前角。
37 岁男性患者因右膝之前受伤而入院治疗。为了显示关节内部的任何结构紊乱,对其膝关节进行了 MRI 检查。结果显示内侧半月板存在 I 级实质内高信号线,外侧半月板存在 II 级实质内高信号线。前交叉韧带没有断裂,但在 T2W 脂肪抑制图像上可见高信号,提示韧带内水肿。在所有序列上均可见一条低信号强度的线状结构,位于髁间隆起上方。该结构似乎将内侧半月板的前角与外侧半月板的后角相连。关节镜检查发现,该结构起自内侧半月板前角,跨越髁间切迹,止于外侧半月板后角,被认定为一条内侧斜半月板间韧带。
在医学文献中,已经描述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半月板间韧带 [1–4]。最常见的半月板间韧带是前横韧带(Fig.1a),据报道其出现频率为58% [1]。紧随其后的是后横韧带,其报道的出现频率为1%–4% [1]。剩余的韧带结构为内侧和外侧斜形半月板间韧带,出现频率约为1% [1]。每种韧带都以其前方起始于哪块半月板而命名。内侧斜形半月板间韧带(Fig.1b)连接内侧半月板的前角与外侧半月板的后角,而外侧斜形半月板间韧带(Fig.1c)则连接外侧半月板的前角与内侧半月板的后角 [3]。前横韧带已被描述为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误诊的结构 [3]。其他可能与半月板撕裂相混淆的正常解剖结构包括半月股韧带和腘肌腱。斜形半月板间韧带可能被误认为是半月板的提篮柄型撕裂,甚至被误诊为前(Fig.2)或后交叉韧带的断裂 [2, 3]。在我们的病例中,我们正确辨认了内侧斜形半月板间韧带,因为在冠状位图像(Fig.3)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从内侧半月板的前角延伸,跨过髁间切迹并附着于外侧半月板的后角。此外,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均显示两块半月板形态正常,没有任何缺失部分。
内侧斜行半月板-半月板韧带
(无内容可翻译)
1. 在患者右膝MRI中,可见双侧半月板内信号增高线(intrameniscal high signal intensity lines),其分布位于半月板的内质(intrasubstance),但尚未见明显外形破坏或明显的半月板撕裂征象。
2. 前交叉韧带(ACL)显示轻度高信号改变,提示可能存在韧带内质水肿(intrasubstance edema),但未见明确连续性中断。
3. 在连接外侧半月板后角与内侧半月板前角处,可见一条在各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强度的线状结构,沿冠状位连续可见,符合斜行半月板间韧带(medial oblique menisco-meniscal ligament)的影像学表现。
4. 两块半月板整体形态保持完整,未见明显组织缺损;邻近软骨表面连续性基本良好,胫股关节面结构正常。
基于患者病史(既往膝外伤史)、MRI显示的半月板和韧带形态、信号特点与连接关系,综合判断:
因此,最可能的诊断为:半月板轻度内质退变并存在内侧斜行半月板间韧带的正常变异。
鉴于目前影像表现并未提示急性半月板或交叉韧带完全撕裂,如临床症状(活动时疼痛、卡锁、关节不稳等)不严重,可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与功能锻炼。
在康复过程中,若患者存在骨质较脆弱、体重较高或心肺功能较差,应在运动处方中进一步加强监护与个体化调整,以确保安全性。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为基于当前影像及病史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与诊断。如有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内侧斜行半月板-半月板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