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跟骨联合

临床病例 17.02.200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8岁,男性
作者: Sun Y, Wang Q, Liu Z, Zhang X, Lu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8岁的男性主诉右踝关节僵硬和疼痛,踝关节侧位X线片提示了一个诊断。

影像学表现

一名18岁男性患者主诉右踝僵硬和疼痛已持续6年,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会加重。体格检查显示除踝关节及后足活动度略微减小外,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对右踝关节进行了前后位和侧位X线摄片,根据影像学检查提出了一个初步诊断。随后又拍摄了另一投照角度的X线片以进一步确诊。

病情讨论

踝关节侧位片显示距骨啄征,这是在距骨头背侧出现的骨质增生;C 征是一条 C 形线条,勾勒出距骨穹顶内侧和距骨载距突后下方;以及中间关节面缺失征,即无法显示中间关节面。这些征象都提示距跟骨联合。随后 15° 内斜位投照显示距骨中间关节面与跟骨载距突之间有骨桥形成。 跗骨联合是指两个或更多跗骨之间异常融合。先天性跗骨联合很可能源于原始间叶组织分化和分段异常,继而造成关节未能形成。据估计,跗骨联合的发病率在总人群中不足 1%,然而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病例,中国的实际发病率要高得多。此病稍微多见于男性,症状多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出现。许多研究者认为跟舟骨联合是最常见类型,也有人报告距跟骨联合与跟舟骨联合的发病率大致相当,甚至有研究显示距跟骨联合略多于跟舟骨联合。而我们相信在中国,距跟骨联合远多于其他类型。 距跟骨融合最常见累及距下关节的中间关节面。标准的踝关节侧位片可能难以直接显示距跟骨联合,但 15° 内斜位投照能很好地显现。轴位片或 Harris-Beath 视位也可能有用。在侧位片上,已描述了多种可提示距跟骨联合的继发征象。其中一些反映了过早退变,包括距骨啄征、后侧距下关节变窄,以及距骨外侧突变圆。这些继发征象可能是由于关节融合导致后足生物力学改变而产生。在侧位片上提示距跟骨联合存在的继发征象包括距骨啄征、C 征和中间关节面缺失征。距骨啄征的出现是因为距下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舟骨覆盖在距骨上方。由于舟骨跗距韧带附着点处骨膜被抬起,最终修复形成距骨啄。另一种影像学表现是 C 征,即一条勾勒出距骨穹顶与后下部载距突的 C 形线条。C 征的形成与距骨和载距突之间的骨性融合以及载距突下缘明显有关,该征可以是连续或间断的。中间关节面缺失征是指在距骨颈与跟骨载距突之间无法清晰显示关节面,出现在存在距下关节联合的足部。有些作者建议在站立位而不是标准侧位片上评估中间关节面缺失征。患者体位以及载距突大小与方向的变异均可能影响后两种征象的可靠性。

鉴别诊断列表

距跟联合

最终诊断

距跟骨联合

证书

对不起,我没有找到任何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侧位X线片

icon
侧位X线片

15°内斜位X线片

icon
15°内斜位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