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转移:不可忽视的超声诊断

解剖学和功能成像 18.04.202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解剖学和功能成像
病人: 56岁,男性
作者: Vasileios Michas, Andjoli Davidhi, Vasileios Rafailidis, Evangelos Destanis, Panos Prassopoulo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6岁的男性出现左大腿进行性疼痛。在大腿后内侧触及到一个质地坚硬的肿块。该患者有七个月前行结肠癌手术的病史。考虑到病灶的位置和其可触及性,患者被转诊进行大腿超声检查(US)。

影像学表现

使用线性高频探头(10 MHz)进行超声检查,发现一个边界清晰、实性、等回声至低回声的肿块,尺寸为4 x 5 x 4.5 cm。该肿块位于股二头肌内,对邻近组织产生肿块效应(图1a)。在彩色和能量多普勒检查中,肿块后方可见一茎状结构,外围和中心血流增加(图1b,1c)。此外,频谱多普勒显示动脉波形,且流速增高(图1d)。 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了来自结肠腺癌的肌内转移(图2)。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持续随访中未见复发迹象。

病情讨论

骨骼肌转移(SMM)并不常见,尽管骨骼肌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0%。SMM 的患病率有所不同,一些作者基于对癌症患者的尸检结果报道,其发生率可从 0.03% 到 17.5% 不等 [1–3]。最常见的转移至骨骼肌的原发肿瘤类型是肺腺癌、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股肌群、髂腰肌、臀肌和椎旁肌是最常受累的肌群 [1,4–6]。SMM 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或者可能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伴有疼痛、压痛、肿胀和/或红斑;患者可能会出现受累部位活动范围减小,或出现发热、体重减轻、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1,3,7]。临床检查可能在触诊时发现骨骼肌肿块。然而,超声(US)、CT 和 MRI 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进一步评估起到重要作用。一些作者认为,MRI 在检测肌肉内转移方面优于其他成像方式。然而,最终的诊断仍需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来确定,最好是在超声或 CT 引导下进行活检,或者在手术切除病灶后进行 [3,7]。对于不确定的病变,或者治疗依赖于组织学结果的病变,应进行活检 [8]。确诊后,应召开多学科讨论会,让所有相关专家(例如,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组织病理学家)共同讨论下一步的最佳方案。 关于超声(US),一部分 SMM 表现为低回声 [2,5,6,9],如本例患者所示;然而,也有报道其可表现为高回声 [10]。在本例中,病灶呈蒂状结构,其中央供血动脉源自股深动脉,提示了符合恶性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据我们所知,来自结肠癌的 SMM 之前尚未有文献报道表现出超声上的蒂状、供血动脉以及多分支高血管化等特征。由于结合了超声表现和既往病史,患者在没有进一步检查的情况下即被转诊接受手术。 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该肌内转移来自结肠腺癌。

核心信息 / 教学要点

超声(US)被视为评估肌内软组织病变的合适初步分诊成像方式.

超声的影像学征象包括等回声至低回声、带有多分支构型的高血管化、高阻力动脉模式以及带有供血动脉的蒂状结构,这些特征提示恶性。

超声所见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指导临床医生对 SMM 进行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已获得患者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书以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骨骼肌转移
肉瘤
原发性或继发性淋巴瘤
血肿
肌内脓肿

最终诊断

骨骼肌转移

图像分析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SMM 的超声检查结果。B 模式图 (a) 显示在股二头肌内的等回声圆形肿块。注意病变向邻近组织突出的部分(箭头所示)。
icon
彩色 (b) 和能量 (c) 多普勒图像显示,该病变的中心和外围部分均存在肿瘤内血管。
icon
彩色 (b) 和能量 (c) 多普勒图像显示在病灶的中心和外围均存在肿瘤内血管结构。
icon
在脉冲波多普勒检查(d)时,病变的供血血管呈现高阻力动脉波形,提示恶性可能。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结肠黏液腺癌原发病灶的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 X40)
icon
结肠黏液癌转移灶侵润肌纤维 (H&E X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