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3岁男孩左髋部疼痛:骺滑脱病例

临床病例 05.06.200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3岁,男性
作者: Di Girolamo M, Mancini P, Vitale VA, Fregolino A, Panetta 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13 岁男孩因在运动时及休息时出现左髋关节疼痛而接受了骨盆 X 光和磁共振检查。

影像学表现

一名13岁男性,左髋部疼痛持续2-3个月。其症状可追溯到两年前,当时患者在运动和休息时出现轻微的膝关节疼痛。临床推测该患儿可能患有股骨近端骨骺滑脱。为明确诊断,患者进行了骨盆X线及MRI检查。骨盆X线检查采用“青蛙位”侧位片,发现左股骨头与颈部之间存在病理性角度,而右侧髋关节未见异常。此病理角度提示股骨近端骨骺相对于骺板开始滑脱。MRI检查证实了骨骺滑脱,T2加权冠状位脂肪抑制序列发现两处高信号区。这些高信号区提示左股骨近端骨骺两侧(即骺板两侧)存在骨髓水肿,同时可见轻度关节积液。左股骨头软骨性骨化中心在T1加权成像上信号正常,可排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可能性。

病情讨论

骺滑脱是一种发生于股骨头的儿科疾病。在9至15岁的男孩中,左侧髋关节更常受到影响,而女孩则通常呈双侧受累。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内分泌疾病、超重、机械应力或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骺在生物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因此股骨头会逐渐向内侧、下方以及后方滑移,导致股骨头和股骨颈的逐渐畸形。如果骺滑脱自行愈合,患儿可能会出现软骨溶解、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内翻(coxa vara)以及股骨头无血供坏死(AVN)等并发症。 临床起病通常缓慢。主要症状是髋关节疼痛(约50%的病例)以及跛行。有25%的病例会出现膝关节或小腿的疼痛。在临床检查中,可见患肢短缩、内收、内旋并处于屈曲位;此外,患者无法将股骨保持在外旋和外展位。普通X线片可提示患侧股骨颈切线(Klein线)的异常:从股骨颈画切线时并未穿过外侧骺,形成骺与骨干之间的病理性角度(头-干角)。在患侧X线片上也可见Capner征缺失。如果患者属于慢性病例,X线可能显示股骨颈重塑(Hernendon征)。MRI可用于进一步确认放射学所示结果,并可更可靠地评估病情。MRI可以显示骨髓水肿、滑膜炎、关节积液,并在评估软骨溶解和股骨头无血供坏死等并发症时尤为重要。 在本例中,X线片确诊了这一病变,显示了上述的病理性角度;为了完善诊断,患者接受了MRI检查,扫描结果(尤其是冠状位扫描)显示了滑脱股骨头骺的水肿。尽管诊断主要依赖于X线检查,但MRI对早期发现对侧骺滑脱以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诊断性X线检查证实了骺滑脱的临床假设,而MRI则有助于排除该病的并发症。 手术是治疗骺滑脱的主要方法。如果骺发生急性滑移,可以在麻醉下进行复位,并使用金属螺钉将骺保持在正确位置。如果股骨头急性滑移超过其直径的1/2,可行截骨术以纠正滑脱的股骨骺位置。对于对侧并未受累但存在潜在风险的健康髋关节,可考虑预防性手术处理,因为该疾病常呈双侧性,另一侧髋关节可能在以后出现滑脱。在慢性骺滑脱中则不进行手术复位。

鉴别诊断列表

左股骨骺滑脱

最终诊断

左股骨骺滑脱

证书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使用SE T1加权冠状扫描的MRI检测到左侧股骨头骺滑脱。

icon
采用SE T1加权冠状位MRI扫描可检测到左侧股骨头骨骺滑脱。

采用T2加权冠状位MRI并使用脂肪抑制技术显示,在骺板附近有两个骨髓水肿区(箭头所示)。

icon
使用T2加权脂肪抑制冠状位MRI扫描显示在生长板附近有两个骨髓水肿区域(箭头所示)。

骨盆前后位(AP)X线在蛙式侧位检查显示左股骨头与股骨颈之间(B)存在病理性角度,而对侧股骨头(A)外观正常。

icon
骨盆正位 X 线在青蛙式侧位拍摄显示,左股骨头与颈之间存在病理性夹角 (B),而对侧股骨头 (A) 则呈现正常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