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伴软骨肉瘤转化

临床病例 18.04.202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2岁,男性
作者: Alvaro Rueda-de-Eusebio, Sara Gomez-Pena, María Guerrero-Martín, Ester Carballo-Cuevas, Ana María Crespo-Rodriguez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32岁的男性因右腹股沟处的肿物被转诊至我们的肉瘤参考中心。患者无其他症状。体格检查显示血管和神经受压现象,伴有右下肢静脉淤滞及右大腿外侧感觉异常的表现。

影像学表现

右股骨正位及斜位 X 线片(图 1)显示,在右髋臼前壁出现一个宽约 10 cm 的外生性肿块,同时可见股骨颈增宽。

完成全身骨骼检查后(图 2),发现肋骨、前臂及双下肢存在多处较小的骨性病变。在长骨(股骨、胫骨)可见干骺端增宽,即所谓的烧瓶样畸形(Erlenmeyer flask deformity),并且双侧尺骨缩短,同时桡骨干发生畸形(假性 Madelung 畸形)。因此,诊断为遗传性多发性骨疣。

CT 扫描(图 3)显示,肿块与母骨之间的皮质及髓腔相连续。在 MRI(图 4)中,可见覆盖于该骨性病变表面的软骨帽,厚度可达 4 cm,T1 加权像呈中等信号,T2 加权像呈高信号,与软骨帽的表现一致。该表现提示骨软骨瘤发生了恶性转变,病理结果予以证实。

病情讨论

背景

遗传性多发性骨外生突(H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是在患者体内出现多个骨软骨瘤(OC)和外生突[1]。

恶性转化是骨软骨瘤最重要的并发症,单发的骨软骨瘤约有1%的恶变率,在HME中可达3-20%。在HME患者中,恶变还会于更年轻的年龄发生,平均年龄为25-30岁,而单发性骨软骨瘤的恶变平均年龄约为50-55岁[1, 2]。

临床观点

在HME中,肿块通常无症状,偶尔会出现轻度疼痛或因肿块效应引起的症状。对于骨骺已闭合后仍生长或导致疼痛的病变,应怀疑有恶性转化的可能,本例亦是如此[1]。

影像学观点

普通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HME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这些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贴近长骨关节处的向外突出肿块。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腕和手部、肱骨、踝部、骨盆及肋骨。其关键的影像学特征是肿瘤与原发骨之间在皮质和骨髓上连续,并常见软骨帽。可见股骨远端变宽(“啤酒瓶”变形)以及较不常见的尺骨缩短(“假马德隆”变形),与本例类似[2, 3]。

骨软骨瘤恶变的一些影像学特征包括:在生长板闭合后出现继续生长、不规则边缘及位于骨盆、髋关节和肩关节等中轴部位;但最可靠的恶变指标是软骨帽厚度。研究表明,在成人中,以2 cm为临界值可获得100%的敏感度及98%的特异度;而对于儿童,则以3 cm为界[4]。

MRI是评估肿瘤形态(包括软骨性肿瘤)的最佳方法。可确认肿物与其骨皮质及髓腔的连续性。由于软骨含有丰富水分,其在T1加权像上呈低至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注射钆对比剂后可见分隔样强化,提示恶性变。MRI还可提供关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血管受累、神经损害等)的信息[2, 4]。

结果

发生恶性转变的骨软骨瘤通常需要大范围的手术切除。术前MRI对手术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1]。

继发性软骨肉瘤多为低级别,预后良好:长期生存率为70-90%,彻底切除后复发率为0-15%,远处转移仅发生在3-7%的患者中。此外,近期的一项系统性综述提示,每年对年轻的HME患者进行MRI筛查或许是有效的[5]。

已获得患者关于发表的书面知情同意。

鉴别诊断列表

患有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患者的 I 级继发性软骨肉瘤
孤立性骨软骨瘤
原发性软骨肉瘤
内生软骨瘤
半肢型骨骺发育异常(Trevor病)

最终诊断

I级继发性软骨肉瘤(见于遗传性多发性骨疣患者)

图像分析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右侧股骨前后位。右侧髋臼前壁(箭头)出现一个宽约10 cm的外生性肿物。可见环-弧状钙化。
icon
右股骨斜位。从右髋臼前壁突出一个10厘米宽的外生性肿块(箭头所示)。环状和ar

全身骨骼X线检查

icon
右侧肱骨(箭头所示)可见两处符合外生骨疣的骨性增生
icon
左肱骨(箭头)可见与骨赘一致的骨性增生。
icon
右尺骨缩短并伴桡骨干变形(右前臂假性Madelung畸形)。外生骨疣
icon
左侧尺骨缩短并伴有桡骨干变形(左前臂假性Madelung畸形)。骨赘
icon
双侧股骨远端干骺端增宽,也称为埃尔伦迈耶烧瓶样畸形(箭头)。双侧股骨远端均可见外生骨疣。
icon
双侧胫骨远端干骺端增宽,也称为 Erlenmeyer 烧瓶畸形(箭头)。双侧远端 t 处可见骨赘。

骨盆CT

icon
轴向视图。从右侧髋臼前壁(箭头)突出的外生性肿块。皮质与髓腔的连续性 wi…
icon
矢状面。可见一个向外生长的肿块,从右侧髋臼的前壁(箭头处)突出。皮质和骨髓连续。
icon
冠状位。来自右髋臼前壁(箭头)的外生性肿块。骨皮质与骨髓连续。

(无可翻译的内容)

icon
冠状位MRI T1加权像。右侧髋臼前壁出现骨性增生(箭头所示)。其上覆盖了一层等-低信号的组织。
icon
轴位 MRI T2WI 脂肪抑制。右侧髋臼前壁(箭头)处的骨性增生。一处高度高信号的 l
icon
冠状位 MRI STIR。右侧髋臼前壁(箭头)可见骨性增生。一层高度高信号的组织 cov
icon
轴位 MRI T1 加权三维快速梯度回波(LAVA® / THRIVE® / VIBE®)。右侧髋臼前壁的骨性增生。软骨
icon
冠状位 MRI T1 加权成像。双侧股骨近端干骺端增宽,也称为埃尔伦迈耶烧瓶样畸形(箭头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