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报告了一名60岁女性,患有进展缓慢且疼痛的肩胛部肿块。超声检查显示为实性病灶,随后通过CT和MR进行了评估。这些成像技术显示了一个透镜状病灶,位于肋骨、前锯肌和菱形肌之间,并且内部可见脂肪组织束。
我们的患者是一名60岁的女性,患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肩胛区疼痛性肿块。胸椎X线斜位显示肿块位于肋骨和肩胛骨之间,没有骨质破坏或基质改变(Fig 1)。超声检查显示一个实性卵圆形病灶,回声均匀,大小为5.3×4.8×2.2 cm(Fig 2)。CT显示右侧肩胛区域的病灶,位于肋骨、前锯肌和菱形肌之间,病灶内可见脂肪组织索条。另一个具有相同结构特征但尺寸较小的病灶,也在左侧肩胛区被发现(Fig 3)。 随后,针对右侧肩胛区进行T1和T2加权序列的MRI检查,包含脂肪抑制和未抑制的序列。图像显示该病灶由中等信号的软组织和与脂肪信号相似的交织区域组成(Fig 4、5、6)。随后进行了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了放射学关于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的推测。
弹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类似肿瘤的病变,更常见于成年女性。它是一种反应性病变,通常发生在肩胛骨下缘与后胸壁之间。 这一病变也有报道发生于肘尖下区、坐骨结节以及大转子部位。双侧弹性纤维瘤并不少见,约占25%的病例。症状通常为疼痛和肿胀 [1, 2]。胸部X线片可能显示肋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并抬高肩胛骨下端。超声检查时,背部弹性纤维瘤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多层外观,其中线状和弧形低回声带(脂肪组织)分布在高回声的背景(瘤体的纤维弹性组织)之上 [3]。CT可见此病变在典型部位呈透镜状,多数情况下边界不清,且可见线状低密度条纹 [4]。该病变在T1及T2序列上均显示中等信号强度,且可见交织的与脂肪信号强度相似的区域。尽管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征象,但在老年患者肩胛下可疑病变的情况下,其存在提示了弹性纤维瘤的推测性诊断 [4, 5]。 鉴别诊断包括血管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硬纤维瘤以及纤维瘤病。在显微镜下,该病变主要由胶原和弹性纤维、少量成纤维细胞及偶见的脂肪小叶组成 [1, 2]。其独特的组织学表现是存在增大、形态不规则、呈锯齿状的弹性纤维,这些纤维嗜酸性染色明显 [1, 2]。 对于无症状病变无需治疗。有症状者可行切除术。若切除不彻底,则可能出现局部复发。无恶性转化风险 [4, 5]。
背部弹力纤维瘤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1. 从提供的X线片可见肩胛下区(肩胛骨与胸壁之间)局部软组织阴影增宽,骨质并无明显破坏或异常骨折征象。
2. 超声图像显示该病变呈实性结构,内部可见线状及曲线状低回声带,与相对高回声的纤维组织交织,形成多层状回声模式。
3. CT扫描表现为肩胛下方区域梭形或扁平样软组织肿物,其密度以软组织密度为主,内部可见脂肪密度条带或斑片。病灶边界部分区域欠清晰,但与周围肌肉层面分界尚可。
4. MRI表现于T1、T2加权序列中多呈中等信号,内部夹杂与脂肪信号相似的高信号条带。病灶位于肩胛骨下缘与后胸壁之间,形状呈不规则的透镜状。
综合患者 60 岁、局部疼痛以及影像学的表现,考虑的潜在诊断包括:
1. 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好发于老年女性,典型部位在肩胛骨与胸壁之间,CT/MRI常见脂肪条带与纤维组织交织。
2. 脂肪肉瘤(Liposarcoma):可在软组织中出现脂肪成分,但常有明显占位效应,且增强后可出现复杂性强化模式,需要继续排除。
3. 纤维瘤或纤维肉瘤(Fibroma/Fibrosarcoma):纤维成分为主,可能与周围结构黏连,界限欠清,MRI T2常示不同程度混杂信号。
4. 纤维瘤病变(Desmoid tumor, 纤维瘤病):也可在软组织呈纤维样信号,但多较具侵袭性,局部易复发。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缓慢生长、疼痛)、典型的肩胛下部位,以及影像学中纤维组织与脂肪交错的典型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
“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
若仍有诊断疑虑,可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做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
1. 治疗策略:
‣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如无明显症状或影响功能者,多建议随访观察,不需要特殊干预。
‣ 若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运动障碍或其他不适,手术切除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指征包括严重疼痛、功能受限或疑似恶性病变时。
‣ 完整切除后可减少复发风险,但若部分切除或术野较大处,有一定复发几率。
2. 康复与运动处方:
‣ 术后早期及保守管理阶段:以减轻局部疼痛、预防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可进行轻柔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如未手术,仅需向患者指导避免过度肩带前伸或负重动作。
‣ 循序渐进的运动方案 (FITT-VP 原则):
▸ 频率(Frequency):每周3~4次。
▸ 强度(Intensity):根据疼痛程度和肌力情况,建议初期维持较低强度(如使用弹力带进行简易抗阻训练,阻力较小)。
▸ 时间(Time):每次约10~20分钟,可逐渐延长至30分钟。
▸ 类型(Type):以肩关节周围肌力练习、肩背部肌肉拉伸和有氧运动为主。例如:坐姿划船动作、肩关节内外旋练习、肩胛骨收缩练习等。
▸ 进阶(Progression):随着疼痛缓解、肌力提升,可逐渐增加阻力或延长训练时间,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侧平举、划船等抗阻动作负荷。
▸ 体量(Volume)与进度(Progress):综合患者对训练的耐受度和身体状况,每2~4周评估1次并适度调整。
‣ 注意事项:有肩关节或胸廓活动受限者,在训练前后都应进行热身和拉伸;若出现明显疼痛或局部肿胀,应及时暂停并就诊评估。
本报告仅为参考性医学影像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及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临床专科医生。
背部弹力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