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头孤立性骨软骨瘤:X线和MR表现

临床病例 31.01.200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7岁,女性
作者: Bozkurt Gulek, Mehmet Sirik, Cihan Solak, Ercument Doge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7岁女性因左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前来就诊。她在该部位多年来一直存在一个肿块,但随着肿块逐渐增大才开始出现疼痛。她还因外观问题而感到困扰。

影像学表现

我们遇到的病例是一名 17 岁的年轻女性。她因左膝疼痛来院就诊,同时在左膝关节外侧部位出现肿胀。患者回忆该肿胀已经存在多年,但是最近由于病变增大才开始出现疼痛。病变的生长导致该部位体积明显增大,并且也造成了患者外观方面的困扰。 她进行了 X 线检查,显示腓骨头处有一个膨胀性的骨质肿物,并且与正常骨组织保持连续。过渡区边界清晰、明确。整体外观呈良性特征,实际上,这种表现非常典型,常见于骨软骨瘤(外生骨疣)。随后,患者还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检查,以获得更详细的影像。T1 加权图像清晰描绘了病变的边界,依旧可以看出该肿物与腓骨的轮廓相连续。注射钆增强后,可见病变轻微强化,但并未发现恶性征象,如侵蚀性破坏或大范围的对比剂摄取。最终诊断为单发性骨软骨瘤。 在临床上,患者主要由于疼痛和外观问题而接受手术治疗。疼痛源于肿物对周围神经及血管的压迫。手术中将该病变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骨软骨瘤。目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均十分良好。

病情讨论

孤立性骨软骨瘤(或骨软骨外生突)是一种由骨骺生长板错位或异常软骨引起的增生性/发育异常性骨质紊乱。这种发育性骨结构异常会导致骨表面出现向外生长的突起。当相邻的骺板融合时,肿瘤的生长即结束。孤立性骨软骨瘤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良性增生,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45%,占所有骨肿瘤的12%。它最常见于第一到第三个十年间,男女发病比率为1:1。但在某些资料中,该比率也被报道为1.8-2.1。肿块本身通常无痛,且存在多年;然而,当其压迫神经和血管时,可能会出现疼痛。肿瘤表面的软骨帽处可能形成滑囊炎。如果出现无骨折、无神经压迫或无滑囊炎情况下的疼痛,则需警惕恶性变的可能,直到排除为止。骨软骨瘤通常是具有自限性生长的良性病变,然而约1-2%的孤立性病变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增强Gd的MRI检查有助于区分恶性增生,表现为肿瘤组织对对比剂的侵袭性强化摄取。对于该病变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如果完全切除软骨帽,则复发的可能性很低(<5%)。 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股骨、肱骨、桡骨近端、胫骨(50%发生在膝关节附近)的干骺端;肩胛骨;肋骨;骨盆;以及脊柱(1-5%,常见于胸椎)。但任何经过软骨内成骨的骨骼都可能出现此病变。主要有两种病理形态:a)有蒂型,b)宽基底型。软骨帽可能骨化或钙化。显微特征方面,软骨帽含有一个具有软骨内成骨的基底面。有些骨软骨瘤的外围可能存在一个滑囊,其附着于软骨帽的软骨膜上,滑囊壁通常由滑膜覆盖。最好的诊断线索是存在与宿主骨的骨皮质和骨髓腔连续相通的外生骨赘。在骨表面可见到一个软骨覆盖的骨性突起(外生骨赘),透明软骨帽通常出现钙化。有蒂型中,细长的蒂朝关节相反方向延伸;病变与宿主骨的长轴呈直角生长。无蒂型中,病灶与皮质呈宽基底附着。有些骨软骨瘤可出现长骨“管形不良”(烧瓶形畸形)。恶性转变的主要征象包括软骨帽增厚并呈块状(厚度>1 cm)、软骨帽内出现弥散性的钙化,以及形成软组织肿块。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骨旁骨肉瘤、骨膜软骨瘤、软骨肉瘤、皮质旁骨化性肌炎以及甲下外生突等。

鉴别诊断列表

腓骨头孤立性骨软骨瘤(外生骨疣)

最终诊断

腓骨头单发性骨软骨瘤(外生骨疣)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平片的前后位显示出从腓骨头出现的骨性病变。请注意,该病变边缘清晰分明,并且与宿主骨连续相连。

icon
平片(AP 片)显示腓骨头处的骨性病变。请注意,该病变边界清晰并且界限分明,并与宿主骨保持连续。

T1W 冠状位图像显示,病变与可见的胫骨具有相同的骨信号。请注意,病变的肿块效应在胫骨外侧轮廓上产生了压迹。

icon
T1W 冠状位影像显示,该病变与可见的胫骨具有相同的骨信号。请注意,该病变的肿块效应已在胫骨外侧轮廓处形成压迹。

相同的 T1W 冠状切面,这次使用对比增强后,显示在肿瘤区域出现了一些对比剂摄取区域。

icon
相同的 T1W 冠状位切面,这次使用对比剂后,在肿瘤区域可见一些对比剂摄取区域。

这张轴位T1加权图像穿过肿瘤,清晰地显示了骨性突起的锐利边界以及骨性内部信号模式。

icon
这幅轴位 T1W 图像穿过肿瘤,清晰地显示了骨软骨瘤的清晰边界以及骨质内部的信号模式。

钆剂注射后,可在同一轴位 T1W 图像上观察到肿瘤部位有一定的对比剂摄取。

icon
注射钆剂后,在同一轴位 T1W 图像中可以看到肿瘤部位出现一定程度的对比剂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