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胸椎结核性脊椎炎(Pott氏病)

临床病例 19.04.200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7岁,女性
作者: Syed T, Macnamara M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37岁的患者出现双侧下肢无力,但没有感觉平面。患者之前在腰部出现背痛,过去四个月中疼痛位置转移至两肩胛间的胸椎区域。

影像学表现

患者出现双侧腿部无力,但无感觉平面。她此前在腰椎区域出现背痛,过去四个月里该疼痛转移至肩胛间胸椎区域。MRI检查显示T1/2椎体塌陷并伴有椎前脓肿(见图1、2、3、4、5、6、7 & 8)。在CT引导下行抽吸术,检测到涂片阳性的、对所有药物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她开始接受抗结核治疗,并进行了开放性脓肿引流。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她已完全康复。

病情讨论

脊柱是骨骼结核最常见的部位(约占结核患者的1%,在骨骼结核患者中超过25%),且男性患者更为常见。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老体弱患者、静脉药物滥用者(铜绿假单胞菌相关)以及免疫功能受损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病变的风险约为50%,由此可使死亡率增加多达30%。本病主要通过血行传播,通常侵犯椎体的前部,下胸椎最常受累。其发病过程包括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大量脓肿与脓液生成。椎间盘通常在疾病晚期之前均能保持完整。椎体前部塌陷会导致急性后凸畸形(驼背),而此后凸畸形的进展会显著增加脊髓受压的风险,称为Pott瘫痪。临床上,本病起病隐匿,可出现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以及伴触痛的背痛,症状可在1–3个月内缓慢出现。约40%的患者可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这提示脓肿可能已扩散至硬膜外间隙。放射学检查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拍摄全脊柱X线片(用于发现跳跃病灶)。最早的征象是相邻两椎体的局部骨质疏松,随后椎体可相互塌陷。椎旁软组织影对椎旁脓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骨扫描的假阴性率较高。MRI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准确显示受累椎体、脓肿的位置和大小,并评估脊髓受压程度。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的基础(而不是手术)。可使用脊柱支具来预防畸形。手术适应证包括大脓肿、神经功能受损、不稳定、对药物治疗无反应,以及对于15岁以下且后凸角超过30º(后凸畸形高风险进展)的患者。

鉴别诊断列表

由结核引起的上胸椎Pott病

最终诊断

结核引起的上胸椎Pott氏病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上胸椎的轴向CT图像

icon
上胸椎的轴位CT图像

胸椎矢状位磁共振图像

icon
胸椎矢状位磁共振图像

胸椎矢状位T1加权磁共振图像

icon
胸椎的矢状位T1加权磁共振图像

轴向 T1 加权磁共振图像,穿过 T1/T2 椎间盘。

icon
穿过 T1/T2 椎间盘的轴位 T1 加权磁共振图像

C7/T1椎间盘层面的轴位T2加权MR图像

icon
轴位 T2 加权磁共振图像穿过 C7/T1 椎间盘。

胸椎矢状位T2加权磁共振图像

icon
胸椎矢状位 T2 加权磁共振成像

胸椎矢状位 T2 加权图像

icon
胸椎矢状位T2加权图像

胸椎矢状位脂肪抑制磁共振成像

icon
矢状位脂肪抑制胸椎MR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