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髌腱炎

临床病例 04.03.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6岁,男性
作者: Cinotti A, Gagliano M, Scialpi M, Liguori T L, Palmarini S, Mannella P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报告了一例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左侧髌骨反复出现局部疼痛。病史中未见直接创伤经历。

影像学表现

患者表现为左膝髌骨下极反复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既往病史:一年前在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出现痛风石,并有结晶诱发性关节病(痛风)的家族史。进行超声、X线和磁共振检查后,超声发现髌腱增厚并呈高回声,内部可见明确钙化并形成声影,且钙化向软组织延伸,尤以近端部分明显;在髌骨下极也观察到声影。侧位X线片显示钙化界限清晰。磁共振检查中,近端髌腱与髌骨下极在T1、T2、PD及STIR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所有图像均显示腱的前后径增大,并在腱内可见信号缺失灶。

病情讨论

痛风是一种遗传性代谢障碍。该疾病的生化特征是高尿酸血症,产生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是尿酸生成过多、肾脏排泄减少或两者兼有。传统上,痛风可分为两类:原发性痛风,其高尿酸血症源于先天性代谢缺陷;继发性痛风,其高尿酸血症由其他多种疾病导致。特发性痛风在男性中发生远多于女性。男性第一次关节炎发作最常见于五十岁左右,而女性最常见于绝经后。尿酸钠微晶体能够在皮肤、皮下组织和关节内诱发急性炎症反应。在慢性痛风性痛风中,尿酸盐可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关节囊组织和肌腱处沉积。痛风可导致非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主要影响足部、手部、腕部、肘部和膝部。放射学表现常出现在疾病的晚期,包括分叶状偏心软组织肿块、关节内和关节外骨质侵蚀、关节间隙相对保留、骨皮质下附着增生、骨内钙化以及继发性退行性改变。通常不出现骨质疏松。髌韧带和髌前软组织肿胀也可见到。与髌腱病相关的其他情况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医源性原因(激素治疗、氟喹诺酮治疗等)、糖尿病、焦磷酸钙沉积、黄瘤病变。 在本例中,排除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因为它会引起关节的对称性受累、梭形软组织肿胀和局部骨质疏松。排除了化脓性关节炎,因为患者无感染。排除了银屑病关节炎,因为不存在关节边缘处骨膜增生,也没有骶髂关节受累。虽然焦磷酸钙沉积病(CPPD)的放射学表现可能与痛风相似,但在后者中出现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完整的关节间隙以及骨质侵蚀有助于将二者区分。因患者不存在高胆固醇血症而排除了黄瘤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特征均提示痛风性肌腱炎的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痛风性关节炎中的髌腱炎

最终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中的髌骨腱炎

证书

未发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图1 放射学检查

icon
图1 放射学检查

图2 超声

icon
图2(超声)

图3a和3b磁共振图像

icon
图3a和3b 磁共振
icon
图 3a 和 3b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