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年男性因右大腿出现巨大肿块前往急诊科就诊。临床检查和MRI扫描结果显示这是一个大型脓肿。
一名91岁的男性因右大腿出现肿块到急诊科就诊。这个肿块是在30年前一次摩托车事故后形成的,最初体积小且无痛。最近它增大明显并出现疼痛。3周前患者开始发热,同时肿块侧面出现分泌物。体检发现位于右大腿前外侧
约25cm X 15cm大小的肿块,表面光滑但呈分叶状,轻度触痛,质地柔软并伴有波动感,边界不清。肿块不可移动,且其表面皮肤与肿块粘连。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体温为38.2摄氏度,白细胞计数为22,500/mm3,CRP为220mg/L。平片X线显示右大腿软组织阴影,但无
骨髓炎或骨病变的表现。MRI扫描(冠状位及轴位,对比增强前后)显示在右大腿外侧皮下组织内有一个大型多房性肿物,大小约为26 x 10 x 10cm。囊性区域内既含有液体也含有气体,气体的存在提示病灶已感染。增强后病灶部分区域仅有少量强化,但强化程度非常轻微,强化模式无特异性。病灶似乎附着于阔筋膜张肌的一小段,但主要部分位于肌肉外。临床及影像学上,这似乎是一个大型多房性脓肿。
大腿出现肿块并不少见。大腿肿块的常见原因包括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瘤、脓肿 [4, 13, 15, 16] 和囊肿。然而,也有关于大腿部横纹肌瘤 [8, 9, 12]、横纹肌肉瘤 [10,11]、脂肪肉瘤 [7]、施旺细胞瘤 [5]、肌肉内棘球蚴囊肿 [2, 14]、裂头蚴病 [3] 和局灶性肌炎 [6] 的报告。虽然普通X线只能提供有关肿块本身的极少信息,但它可能是排除任何骨骼受累(如转移、骨髓炎或骨折)的有用工具。超声检查、MR和CT扫描则是信息量更大且更可靠的诊断工具。
在我们的病例中,这名老年男子自30年前摩托车事故以来一直带着这个肿块。长期存在的血肿倾向于自行吸收或机化。据报道,血肿可发生钙化 [1]。但在本例中,血肿持续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出现感染。他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白细胞增多、高CRP,均提示脓肿,随后通过切开引流证实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MR扫描清晰显示了病变的形态,其中可见液-气平面。该肿块位于皮下组织层,与周围软
组织(包括与之紧密粘连的股外侧肌)之间具有清晰的分界线。
右大腿多房性脓肿
没有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患者右大腿可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X 光片上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骨折征象,股骨骨质形态大体正常,未见明显骨膜反应或骨质侵蚀。
MRI 横断面和矢状面显示:肿块位于右大腿皮下软组织,与周围肌肉层(尤其是股外侧肌)有较清晰的界限,但局部紧贴肌筋膜,边界周围可见炎性改变。病灶信号以液性信号为主,部分区域可见液-气平面。整体形态提示囊性或脓液样改变。
综合病变信号特点、液-气平面、周围软组织反应以及临床已有的炎症指标(如发热、白细胞和 CRP 升高)及细菌培养结果,更符合感染性病变(脓肿)。
基于患者高龄、既往外伤后形成的长期血肿、局部持续存在的肿块以及手术引流后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结合 MRI 液-气平面、皮下囊性病变及局部炎症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 “右大腿皮下软组织脓肿(慢性血肿继发感染)”。
1. 外科治疗:
· 对于确诊的脓肿,应行手术切开与引流。既往已有切开与引流,且明确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宜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 若存在残余腔或病灶需进一步处理,可考虑置管引流并定期冲洗。
2. 抗生素与支持治疗:
· 依据培养与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抗菌药物,并纠正电解质及营养状态。
· 由于患者高龄,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及全身耐受能力,适时调整给药方案。
3. 康复与运动处方:
· 术后早期:以伤口愈合及感染控制为主,保持患肢适度制动和抬高,防止血液及淋巴回流障碍。可在床上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和轻微主动活动,以维持基础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 炎症基本控制后:逐步增加负重和活动量,开始轻度的主动屈伸练习,可辅以弹力带对肌肉进行轻度阻力训练。
· 恢复期后期: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与时间。推荐遵循
FITT-VP 原则(频率 Time、强度 Intensity、时长 Time、类型 Type、进阶 Progression 和体积 Volume):
本报告为基于影像与临床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治方案请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并咨询专业医师。
右大腿多房性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