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病例 14.05.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2岁,女性
作者: Dr Abhishek Jain (DMRD, MRCS), Dr Mark Ablett (FRCP,FRC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的患者遭遇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膝关节平片显示疑似胫骨平台骨折。多平面 CT 成像帮助诊断了损伤的特征,从而在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影像学表现

一名72岁的女性从摩托车上摔下后与一辆汽车相撞,导致右踝和右膝受伤。她有较为复杂的既往病史,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右踝的常规X线片显示Weber B型骨折并伴有距骨移位,右膝的X线片显示明显脂肪-血性关节积液,并怀疑外侧胫骨平台粉碎性凹陷骨折(图1)。
随后,患者接受了右膝CT检查,结果显示近端内侧和外侧胫骨平台存在不移位骨折,范围延伸至并累及关节面及干骺端区域(图2)。
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并顺利康复。

病情讨论

当对具有骨性压痛的膝关节损伤进行成像时,首选检查包括在多个倾斜角度下拍摄膝关节的X线片。在创伤情况下,可能只能进行交叉侧位和前后位(AP)拍摄,而交叉侧位X线片可能是检测隐匿性骨折最为重要的检查。通过在交叉侧位X线片上发现脂肪-血液关节积液,可推测出存在这些隐匿性骨折,提示关节面遭到破坏,最常见于胫骨。非凹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有时在常规X线片上难以察觉。

研究1已证明,在评估累及平台前后缘的塌陷和分裂性骨折及显示骨折粉碎程度方面,CT比传统体层摄影更为准确。对于具有斜面骨折的分裂骨片,CT也能提供更好的可视化。因此,螺旋CT结合多平面成像已成为针对可疑或已确诊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检查的首选方式。

一些作者2对比了MR成像与CT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大多数患者中,MR成像在显示骨折形态方面与二维CT重建相当或更优。此外,MR还能显示显著的软组织损伤。然而,若在所有病例中均使用MR成像,则可能耗时且经济性较差。

在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平台压缩的存在及程度、分裂骨片的存在及分离程度,以及骨折粉碎的严重程度。

描述骨折的方法有多种,包括Schatzker和AO分型。以下为Schatzker分型3系统:
· I型骨折是胫骨外侧平台的分裂性骨折,通常见于较年轻的患者,关节面无凹陷。
· II型骨折为分裂性骨折并伴有外侧关节面的凹陷,通常见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 III型骨折的特征是外侧胫骨平台发生凹陷,但未贯穿关节面产生分裂。
· IV型骨折累及内侧胫骨平台,可表现为分裂性骨折,可能伴随或不伴随凹陷。
· V型骨折的特征是在内侧和外侧胫骨平台上均出现分裂性骨折。
· VI型骨折是严重应力导致的结果,使胫骨平台区域与其下方的干骺端分离。

鉴别诊断列表

未移位(Schatzker V 型)胫骨平台骨折

最终诊断

不移位(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

证书

(空)

图像分析

普通X线片

icon
普通X线片
icon
普通X线片

CT影像

icon
CT图像
icon
CT影像
icon
CT影像
icon
CT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