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篮柄损伤

临床病例 15.05.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4岁,男性
作者: Cinotti A, Gagliano M, Scialpi M, Liguori T L, Mannella P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描述了一例在创伤事件后出现右膝疼痛的患者。影像学特征提示半月板提篮柄撕裂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一名24岁的男性出现右膝疼痛并无法完全伸直。既往史:2个月前曾有膝关节扭伤外伤。进行了MR检查。该MR成像
检查是在我院使用0.2T成像仪(ESAOTE)完成的。采用了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T1、T2、PD、STIR加权序列。

病情讨论

桶柄撕裂通常是垂直或斜向的纵行撕裂,其附着的碎片从半月板边缘向外移位。大多数撕裂始于或接近半月板在胫骨上的后部附着点,并延伸越过中前三分之一交界处,使内侧部分超过股骨髁“赤道”并进入髁间窝。与我们的病例相似,反复出现疼痛、关节卡锁或无法完全伸直等临床症状常见。磁共振成像被认为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最佳成像技术,也是唯一可用于预测此类撕裂是否可修复的影像学工具。双后交叉韧带征、髁间窝内碎片征、弓形带消失征、双前角征、翻转半月板征以及后角不成比例征是众所周知且被广泛应用的MRI征象。 双后交叉韧带征表现为在与后交叉韧带同一矢状面上出现一个低信号的髁间窝内半月板碎片,其位置在后交叉韧带的下方并与之平行。这些平行的低信号带在冠状位图像上也可见到,但由于在横截面末端成像,其大小相应更小。在髁间窝内的半月板碎片被定义为在矢状位图像上,呈带状低信号、位于髁间窝内但并未与后交叉韧带出现在同一层面的结构。弓形带消失征指在连续外周矢状位的MRI图像中仅出现一个或不出现半月板体部。双前角征被认为是指当移位的半月板碎片与完整的前角并非上下垂直对置,而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彼此相邻时的情形;而翻转半月板征则指由于移位的半月板碎片与同侧前角垂直对置,导致前角异常增大。对于翻转半月板征的最初描述仅指出前角异常增大(高度≥6 mm),许多作者认为双前角征则代表了向前移位的半月板碎片,并不完全涵盖在翻转半月板征的描述之中。后角不成比例征指在矢状位图像上,中央部分的半月板后角比外周部分更大,被认为提示半月板碎片向后中央移位。若在MRI检查中出现三种或以上这六种桶柄撕裂征象时(如我们病例所示),就应高度怀疑存在桶柄撕裂。关节镜检查证实了MRI的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桶柄样半月板损伤

最终诊断

提桶柄样半月板损伤

证书

(无内容)

图像分析

图1a

icon
图1a

图1b

icon
图 1b

图1c

icon
图1c

图 1d

icon
图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