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期性双膦酸盐治疗相关的儿童干骺端硬化带

临床病例 02.07.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3个月,女性
作者: Ankers D, Harvie J, Perry DC. Royal Liverpool Childrens' (Alder Hey) Hospital, Liverpool, UK.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报道了一例13个月大的女孩,她正在接受周期性双膦酸盐治疗,在她的长骨干骺部出现了异常硬化线。

影像学表现

一名13个月大的女孩,患有已知的成骨不全(III型),因右腿疼痛来到急诊科。

该患儿此前曾多次因长骨骨折就诊,并已开始使用周期性的双膦酸盐进行药物治疗。

X线平片显示右侧股骨近端骨折。同时可见多条横向硬化线穿过长骨的干骺端。对骨科团队而言,这些线条的病因和性质并不熟悉。

该骨折已通过髋人字石膏成功治疗。

病情讨论

双膦酸盐一直是周期性成骨不全(OI)治疗的基石。尤其是帕米磷酸盐,被认为能够改善临床结局、减少骨吸收并提高骨密度 (1)。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骨吸收,并促进甲状旁腺激素 (PTH) 介导的成骨细胞合成效应 (2)。

许多文献报道,在不成熟骨骼中,与周期性双膦酸盐疗法相关的类似硬化线 (3,4,5)——近期被称为“斑马线” (6)。每道线代表一次双膦酸盐治疗周期,在这些带状结构之间可见线性生长。带状间隔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双膦酸盐的给药方案以及生长速度。通常认为,该带状结构并不代表生长停止,而是由于破骨细胞受到抑制,导致发育中骨骼的一层原发性松质骨无法正常重建 (6)。另一项与双膦酸盐相关的报道变化是轻度的干骺端形态不良 (7)

此类硬化线的主要鉴别诊断是哈里斯生长停止线 (7)。这些线出现在不成熟骨骼中,往往发生于营养不良、感染或化疗等全身性疾病时期。在此期间,骨生长停止,骨小梁增厚并融合成致密带,当正常骨生长恢复后,该致密带才显现出来。

哈里斯生长停止线和斑马线均会经历重建过程,因此会随着骨干的延伸而逐渐消失。由于其特征,斑马线更易被重建,因此随着生长,它们通常仅局限在干骺端;而生长停止线则可能进一步延伸到骨干 (6)。

其他出现在干骺端的硬化线还可能由创伤、铅中毒、佝偻病愈合以及慢性贫血引起。

鉴别诊断列表

双膦酸盐相关的硬化带 - “斑马线”

最终诊断

双膦酸盐相关硬化带—“斑马线”

证书

(无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骨盆及下肢前后位

icon
前后位骨盆及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