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年龄在16至18岁的男性患者在踢足球受伤后,出现腹股沟和髋部区域的急性疼痛而就诊。
这三位患者均在1至4天前踢足球时受伤后就诊。
他们在比赛中突然感到髋部区域疼痛。
体格检查发现髋部上方区域触痛并且行走困难。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骨盆正位和髋关节斜位的初步评估,结果显示三名患者的髂前上棘部位存在撕脱的骨片。
其中一名患者进行了多层CT检查,以评估该撕脱骨片与髂骨翼之间的距离。
撕脱性损伤经常发生在青少年运动员(足球、体操和田径)中。这些损伤是突然且强力的肌腱收缩造成的。它们与骨化核出现的时间及其与相应骨盆结节的融合有关。
它们是由于骺板相对薄弱所致,强力的肌肉收缩所施加的过度功能需求会导致骺板受损。
最常发生撕脱性损伤的五个区域,按发生频率依次为:坐骨结节(腘绳肌附着处)、髂前下棘(股直肌附着处)、髂前上棘(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附着处)、耻骨联合上角以及髂嵴(腹肌附着处)。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诊断依据体格检查、患者年龄(青少年或年轻成人)、在事故发生时伴随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强力收缩的突然用力动作,并通过常规放射学片加以证实。
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会使撕脱的骨片向尾侧和外侧移位。由于这种移位方向,如果骨片发生了明显距离的移位,容易与髂前下棘骨折相混淆。
评估对侧部位对区分病理与正常解剖结构具有帮助。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多层螺旋CT来评估撕脱骨片与骨盆之间的距离,以确认撕脱骨片来源于髂前上棘还是髂前下棘,并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在急性期,MRI可显示相关肌肉存在肌肉拉伤的征象,以及骨折周围的水肿或出血区,但可能难以将被撕脱的骨性碎片与邻近软组织区分开来,因此常规放射学片是评估急性损伤的最佳成像方式。
在撕脱骨折的愈合阶段,由于在软组织内有大量的反应性骨化,临床和影像上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肿瘤,从而导致需要进行活检。
在急性期,应谨慎评估年轻成人或青少年的骨盆常规放射学片,尤其要关注典型部位(有时在无明显急性创伤的情况下)以便尽早确诊,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治疗主要包括早期休息(第一周使用拐杖固定),随后在疼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并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周内部分负重,使用拐杖协助。
很少需要手术干预:有报道指出,由错位骨片牵拉或压迫股外侧皮神经而导致的感觉异常性股痛需要通过手术干预,将撕脱的骨片复位。
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根据提供的骨盆与髋部X线片及CT图像可见:
基于患者年龄、运动损伤史及影像学显示髂前上棘区域骨折碎片,本例可考虑以下诊断:
根据患者17岁的年龄、急性运动创伤史,以及影像学所示碎片位于髂前上棘区,综合判断最可能的诊断为:
“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ASIS avulsion fracture)”
若仍有诊断疑问,可通过MRI等进一步评估软组织受损情况,或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综合判断。
1. 治疗策略:
2. 康复与运动处方
康复方案需遵循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推荐以下分期训练:
注意事项:若患者在任何阶段出现明显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就医,调整康复计划。对于本例青少年,需密切关注骨骺的愈合情况,避免过早或过烈的活动导致二次损伤。
本报告基于现有的影像及临床信息进行分析,仅供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如有身体不适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诊。
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