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棘球蚴病

临床病例 11.09.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5岁,男性
作者: Asmaa El Maroudi, I.Nassar, A. Kalonji, L. Hammani. F. Imani Central Radiology Avicenne Hospital RABAT Morocco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报告了一例主诉右大腿疼痛的患者。通过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诊断为包虫囊肿。

影像学表现

一名45岁的男性患者因持续六个月的疼痛入院,他描述这种疼痛为钝性,从右膝一直延伸至髋部。患者既往病史无特殊,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放射检查显示右股骨干骺端可见一个直径6.5 cm的椭圆形囊肿(图1)。CT扫描(图2、3)显示一个低密度的骨病灶,边界不清,无明显骨膜反应。冠状位MRI显示从左股骨颈到股骨干上三分之一范围内,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较大骨病灶(图4、5)。红细胞沉降率(ESR)为80 mm/h,C反应蛋白(CRP)为48 mg/dl。棘球蚴乳胶凝集试验效价为1/256 +。
对右股骨进行手术探查发现干骺部囊肿。牵开软组织后,从左股骨粗隆区到股骨髁上区,切除了1 cm宽度的骨皮质。包括股骨颈在内的整个骨髓腔用高渗盐水冲洗后,在无创条件下取出,然后仔细刮除。右股骨的缺损用骨水泥填充。囊肿中抽出的澄清液病理结果显示为股骨棘球蚴囊肿。术后18个月随访无复发证据。

病情讨论

棘球蚴病可发生于身体几乎任何部位,骨骼累及较为罕见,仅占人类棘球蚴病的0.5-2.5%。1884年,Thomas [5] 发表了基于文献中零星报道收集而来的28例骨棘球蚴病病例系列。Ivanissevich [6] 回顾了47例病例,并发表了关于该疾病最详细的研究。最近,Sapkas等 [1] 对不同解剖部位的骨棘球蚴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为4到16年,并讨论了许多相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有限的关于骨棘球蚴病的文献表明,即使在流行地区,该疾病仍然相当罕见 [2, 4]。骨棘球蚴病通常无症状,因此常在病变范围已相当广泛的晚期(如本例一样)才被诊断 [4]。在长骨中,病变最初常位于干骺端或骨骺,随后扩展至骨干。主要通过X线和CT检查来确诊。X线表现可见单房、双房或多房性囊肿。如本例所示,多房性囊肿较为罕见,其特点是大小不一的椭圆形或多环状非特异性骨质破坏区 [4, 7, 8]。CT和MRI对于确定骨及软组织病变的准确范围非常重要。疾病的进展表现为憩室形成和外源性囊泡化 [7, 8]。潜在并发症包括病理性骨折、感染以及脓肿瘘形成。在鉴别诊断骨质溶解性病变时,尤其在流行区,应考虑骨棘球蚴病的可能性。鉴别诊断包括慢性骨髓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以及良性囊性病变。

骨膜反应、骨硬化和钙化的存在并非骨棘球蚴病所特有 [4, 9]。手术是骨棘球蚴病病灶的首选治疗方式。许多作者主张广泛切除受累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是治疗该疾病的唯一根治方法 [3, 4],并可联合或不联合使用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进行化疗。

鉴别诊断列表

右股骨包虫病

最终诊断

右股骨包虫病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右股骨X线片

icon
右股骨的X线片

轴向CT扫描(骨窗)

icon
轴向CT扫描(骨窗)

CT轴向扫描

icon
CT轴向扫描

轴向T2磁共振成像

icon
轴向T2加权磁共振成像

冠状位T2加权图像

icon
冠状位 T2 加权图像

冠状位 T1 加权图像

icon
冠状位 T1 加权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