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游走性骨质疏松

临床病例 12.01.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1岁,男性
作者: Perdikakis E, Karantanas 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 of Heraklion, Crete, Greec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1岁的男性,主诉右踝部疼痛持续2周并逐渐加重,且无法负重。既往无外伤、感染或骨坏死的潜在危险因素病史。体格检查显示跗骨区轻度压痛,踝关节活动范围略有受限。

影像学表现

平片检查未见异常。MR 成像显示距骨、舟骨和楔骨具有骨髓水肿,并伴有少量关节积液(图 1、2)。增强脂肪抑制 T1 加权 MR 成像在上述水肿区域以及轻微滑膜处显示明显增强(图 3)。结合影像学所见、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提示诊断为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包括口服镇痛药和保护负重的指导。初次就诊后 3 个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后,患者因同侧膝关节新的疼痛综合征再次就诊。MR 成像在股骨内侧髁显示骨髓水肿(图 4)。对踝关节及足部的追加 MR 成像检查显示大部分病灶已经消退,仅在一处楔骨可见少量残余骨髓水肿(图 5)。根据 MR 成像研究,考虑诊断为区域性游走性骨质疏松(RMO)。患者按照与初次就诊时相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初次就诊 6 个月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完全恢复,从而确立了 RMO 的诊断。

病情讨论

RMO最早由Duncan等人报告,是一种以关节痛在不同关节或同一关节内迁移为特征的骨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个下肢附肢骨关节的关节痛,无外伤史、骨坏死易感因素、感染或肿瘤等病史。体格检查时的临床表现通常较轻微,包括压痛、关节积液和肿胀,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然而,临床症状及MR影像所见往往比体格检查提示更严重的情况。普通X线早期敏感性较低,通常需要在症状出现3-6周后才能在临近关节的骨质区域看到局部骨质减少的变化。骨显像对显示受累骨骼放射性示踪剂摄取增高具有高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MR成像是初次评估以及后续随访或排查未来可能发生的关节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边界不清的骨髓水肿,在T1加权成像上信号减低,在STIR和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上信号增高,结合患者病史及其游走性的特点,即可提示本病诊断。根据文献,典型的迁移模式通常为顺序迁移,即从近端关节逐渐向远端关节迁移(例如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踝关节),或迁移至对侧相同的解剖关节(例如从髋关节到对侧髋关节、膝关节到对侧膝关节等)。在同一关节内部的迁移(例如从股骨外侧髁到内侧髁)也是本病典型的病程特点。在我们的病例中,值得注意的是,病灶分布从外周下肢关节逆向迁移至更为中枢的负重关节。重复的膝关节痛在初次发作3个月后再次出现,与文献所述的两次关节受累之间通常在2-12个月间隔的观察相符。RMO的病因仍在研究之中。现有理论认为,全身性骨质疏松与轻微创伤性事件以及局部负重的生物力学改变共同作用,可部分解释该疾病的演变过程,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探究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这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列表

区域性迁移性骨质疏松症

最终诊断

区域性游走性骨质疏松

证书

(无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图1

icon
图1

图2

icon
图2

图5

icon
图5

图3

icon
图3

图4

icon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