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青少年椎体骨软骨病(舍伊埃尔曼氏病)

临床病例 08.02.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5岁,女性
作者: Pantelis Kraniotis, Odysseas Romanos, Ekaterini Solomou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5岁的女孩在过去6个月一直抱怨下背部疼痛

影像学表现

一名15岁的女孩因在过去6个月一直抱怨下背部疼痛而进行诊断性检查。她没有显著的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也未见异常。近年来她一直积极从事体操运动。腰椎平片显示L1椎体前部呈楔形变,椎体上终板前缘不规则。还可见D12-L1椎间隙变窄,并在椎间盘范围内出现终板硬化。L1椎体上下部也可见轻微的终板硬化,上终板处有一个终板不规则的病灶。L1-L2椎间隙似乎在正常范围内(图1)。 进一步进行了腰椎及下胸椎的MRI检查,包括矢状位T1W和T2W成像,以及静脉注射钆剂后的T1WI(图2-4)。更多信息显示,在L1上终板前下方有椎间盘密度的物质突出,与“limbus vertebra(边缘椎)”的存在相一致。在T2W图像中可见病灶周围骨质有高信号环。L2椎体上终板的局灶性不规则符合一个小的初始Schmorl结节。除D12-L1椎间盘退变并导致高度丧失外,还可见L1-L2椎间盘退变,在T2WI上显示脱水迹象。下胸椎无脊柱后凸畸形,也无任何异常对比增强提示肿瘤或感染。

病情讨论

青少年椎体骨软骨病(Scheuermann 病)会影响男女青少年,高峰发病年龄在 13-17 岁之间。最常受累的区域是中、下胸椎,通常牵涉多个相邻的椎体。较少见的情况是病变位于腰椎或上胸椎,更罕见的是病变仅限于单个椎体。
目前常用的 Scheuermann 病诊断标准通常包括至少三个连续椎体存在每个至少 5° 的前楔形变。然而,这些标准排除了更多不典型的 Scheuermann 病病例,这些病例可能仅与轻微的椎体终板不规则而无明显的楔形变相关。临床症状可有差异,有些患者完全无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则症状明显。症状可包括疲劳、体力劳动后加重的疼痛,临床体征可表现为姿势异常、局部压痛,主要见于中胸椎和腰椎区域,可伴或不伴有后凸畸形。
关于本病的病因有多个假设。普遍认为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不断重复的创伤所致,包括对生长中脊柱的过度前屈和轴向负荷。软骨性 Schmorl 结很可能是因应力导致的椎间盘经先天或外伤性脆弱部位侵入椎体内部的表现。
Scheuermann 病放射学诊断的标志性表现是椎体终板不规则。在普通 X 线片上,受累椎体的上下终板呈波浪状,并可见不同大小的椎体内透亮区(与软骨或 Schmorl 结相符),其周围伴有硬化。可出现椎体前部的楔形变,并伴有椎间隙变窄。若存在后凸,其程度可有不同。若是 Scheuermann 病所致的青少年后凸,通常无全身症状,并且椎体缺损部位有硬化缘,而结核病变则不会出现这种硬化边界。
MR 成像可提前并更清晰地显示在普通 X 线片上所见的改变。受累椎间盘变窄并退变,T2 信号增强减弱,提示椎间盘脱水。可以清晰地看到椎间盘组织突出至终板缺损处,并位于尚未骨性融合的环形骺下方,形成 Schmorl 结。在 T1W 和 T2W 序列都呈低信号的表现提示在普通 X 线所见的终板硬化。有时可观察到较大的椎间盘组织向前脱出,并在前纵韧带的后方呈亚边缘状。随后,部分骨骺骨化中心可能与椎体分离,形成游离椎体(limbus vertebra)。
软骨结节的鉴别诊断范围较广,包括肿瘤、感染、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创伤等。我们的患者无急性创伤史,无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在没有后凸存在的情况下,出现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下胸椎和上腰椎椎体轮廓不规则的组合,是典型的早期 Scheuermann 病病例。

鉴别诊断列表

青少年椎体骨软骨病(Scheuermann病)

最终诊断

青少年椎体骨软骨病(舍尔曼氏病)

证书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腰椎平片(侧位):D12-L3定点视图

icon
腰椎平片(侧位)- D12-L3局部视图

下胸椎和腰椎的矢状位 T1 加权连续图像

icon
下胸段和腰椎的矢状位T1加权连续图像

矢状位 T2 加权成像显示下胸椎和腰椎的连续图像

icon
下胸椎及腰椎矢状位 T2 加权成像——连续图像

矢状位 T1WI 静脉注射钆螯合剂后下胸段和腰椎的连续图像

icon
下胸椎和腰椎的矢状位 T1WI 图像,使用静脉注射钆螯合剂并连续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