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表现为多发性肌内转移。

临床病例 25.02.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7岁,女性
作者: Purcell Y, Heffernan 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7岁的女性在过去两周内出现左臂疼痛和肿胀,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和全身不适。

影像学表现

一名57岁的女性在过去两周内出现左上肢疼痛和肿胀、呼吸急促以及全身不适,来到我们的急诊科就诊。临床检查显示左上肢有轻度弥漫性肿胀。初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DVT),并安排了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的证据,然而在左上肢所有肌肉内发现无数个小的低回声结节(Fig. 1a和1b)。其中最大的直径为1.7 cm,但大多数病灶不到1 cm。检查无症状的右上肢时,发现与左上肢相似的表现,虽然该侧的肌内病灶仅局限在上臂(Fig. 1c)。在多普勒检测时,任何一个结节均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Fig. 1d)。
在超声引导下对左上肢较大的病灶进行了经皮活检,病理学结果显示转移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随后进行了胸部、腹部和盆腔的分期CT检查,显示有两个肝脏病灶,呈现“光环”征象,即中央低密度,周围环形增强(Fig. 2a和2b)。此外,还可见双侧胸腔积液、多发细小肺结节、骨转移以及脾脏转移(Fig. 2b、2c和2d)。患者被转诊至肿瘤科进行姑息治疗。

病情讨论

骨骼肌是肿瘤转移的罕见部位,且临床上很少被检测到。偶尔,如本例所示,原发肿瘤不明的患者会因一个或多个肌肉转移灶而出现肿块。最常转移至肌肉的原发肿瘤是肺癌 [1]。下肢是肌肉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但在恶性肿瘤分期时通常不对下肢或上肢进行常规成像。FDG-PET 在检测软组织转移方面非常敏感,并通常比分期 CT 采用更广的扫描视野;因此,随着 FDG-PET 的更广泛应用,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骨骼肌转移被发现。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源于血管的分化良好的内皮肿瘤。Weiss 和 Enzinger 于 1982 年首次对该肿瘤进行了描述 [2]。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器官,但最常见于肝脏,且常为多灶性并累及双叶 [3]。该肿瘤的恶性程度为低度至中度。肺是其肝外转移最常见的部位 [2]。该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多发于第三至第四个年龄阶段。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并无症状 [3]。对 EHE 肝脏病灶进行 CT 扫描时,病灶通常呈低密度,可融合,常位于被膜下分布。大病灶通常可见“光环”样强化模式(本例中也存在)[2]。MRI(本例未行)可提供较佳的组织对比度来诊断 EHE,表现为 T1 加权像上低于正常肝实质的信号。典型表现同样是注射钆造影剂后出现外围光环或靶样强化 [4]。局部肝包膜回缩也是 EHE 的一个特征,由病灶相关纤维化引起。
诊断需要病理证据显示上皮样细胞成团状排列,并伴有吻合的血管通道,同时对内皮标记物第 VIII 因子相关抗原、CD31 和 CD34 呈阳性免疫染色 [5]。
当病变仅局限在肝脏时,行肝移植可获得 83% 的 5 年生存率 [3]。
尽管本例患者的肝脏病灶表现出原发性肝 EHE 患者中常见的“光环”样强化模式,但由于文献报道该肿瘤可在包括肺、脑、骨骼、脾以及软组织等多处 de novo 发生,且其组织学特征独立于原发部位,因此无法确定本例的原发器官。再者,本例患者肝脏中仅有两个小病灶,也提示这些病灶可能是来自肝外原发灶的转移。

鉴别诊断列表

来自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肌内转移。

最终诊断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肌内转移。

证书

抱歉,我目前没有看到可供翻译的具体英文内容。请提供您想要翻译的完整文本或 HTML 代码,以便我能够准确地为您进行翻译。

图像分析

图1

icon
图 1
icon
图1
icon
图1
icon
图1

图 2a

icon
图 2a
icon
图2a
icon
图2a
icon
图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