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了位于小腿前部的疼痛。她有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病史。
患者是一名50岁的女性,四年前曾被诊断出恶性黑色素瘤。病灶位于肩胛骨下方,并在腋窝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转移。这两个病灶均已被切除。两年后发现肺部转移,随后通过外科手术(VATS)进行治疗。
患者此次因右腿疼痛来我科就诊,既往无外伤史。
患者接受了右腿X线检查,结果显示在胫骨前肌处有局灶性溶骨病灶 [Figure 1]。随后进行了超声检查:显示肌肉内有一个实性低回声病灶,且可见胫骨皮质骨受侵 [Figure 2]。
MRI检查包括SE T1和STIR序列,证实存在一个实性病灶,在所有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该病灶位于胫骨前肌内;可见胫骨皮质受侵以及病灶周围骨膜增厚并受浸润。未见骨髓水肿 [Figure 3]。
这些放射学特征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相符,病灶的开放性活检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诊断。
皮肤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有充分证据表明,白皮肤人群对日光紫外线的暴露增加是其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导致黑色素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多个不典型痣、雀斑以及严重日晒灼伤的病史。其他因素还包括家族性黑色素瘤的存在和DNA修复障碍。黑色素瘤更常见于女性,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上升,但在15-40岁之间的人群中,它是第三常见的肿瘤。
皮肤黑色素瘤可以在皮肤的任何部位出现,具有不规则的隆起表面以及不规则的边缘,同时表面上皮可发生溃疡。它们通常会在颜色、大小和形态方面发生改变。
组织学证实对于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对于任何可疑病变,建议进行窄边界的正常外观皮肤的切除活检。
黑色素瘤在早期阶段的手术治疗通常可以治愈。当黑色素瘤局限于原发部位且未超出区域淋巴结时,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区域淋巴结是黑色素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若结果阳性,则预后显著恶化。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后,可预防早期的局部区域复发。
影像学技术用于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期;在超声检查中,它表现为低回声的局灶性病灶。黑色素是导致T1加权MR图像上高信号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CT和PET用于检查胸部、腹部和骨盆的转移情况。
黑色素瘤可转移至任何器官。扩散的首发征象通常是远处皮肤、皮下组织及淋巴结,然后依次是肺、肝脏、脑、骨和肠道。据报道,95%的患者有多器官转移。黑色素瘤肌肉转移的发生率较低。恶性黑色素瘤的肌内转移在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强度,这是由于黑色素中存在稳定游离基所产生的顺磁效应。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亚急性出血(通常与外伤或剧烈运动史相关)和透明细胞肉瘤。区分来自黑色素瘤的转移和肉瘤非常重要,因为两者的治疗和预后不同。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大多数发生在四肢的肌腱和腱膜上。它也被称为“malignant melanoma of soft parts”,这是由于其中含有黑色素和黑素体所致;与表浅黑色素瘤相似,T1弛豫时间的缩短取决于病变中所含黑色素的多少(有些肿瘤甚至是无黑色素的)。因此,仅从信号强度模式无法区分透明细胞肉瘤与黑色素瘤转移。开放性活检可用于确诊。
恶性黑色素瘤骨骼肌转移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患者信息:50 岁女性,既往有转移性黑色素瘤病史,现主诉小腿前侧疼痛。
根据所提供的超声和 MRI 影像可见:
总体而言,影像提示局部软组织内的异常占位性病变,信号特征提示与高含量黑色素成分相关。
结合患者已有转移性黑色素瘤病史、主诉小腿前侧疼痛以及 MRI 上的典型 T1 高信号,最可能的诊断为肌肉内转移性黑色素瘤。然而,因透明细胞肉瘤等罕见软组织肿瘤在影像学上亦可表现相似,仍需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鉴于患者可能存在转移,在治疗与康复上需综合考虑系统性治疗和局部治疗: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与病史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的面对面诊断或专业医师的意见。如有进一步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诊或寻求专科医生评估。
恶性黑色素瘤骨骼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