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成骨细胞瘤

临床病例 27.04.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3岁,男性
作者: Perdikakis E, Vasilogiannakis A, Karantanas A.Department of Radi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 of Heraklion, Crete, Greec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3岁的男性,具有18个月来进行性右上肢疼痛且同侧肌肉无力的病史。患者的病史显示,该疼痛最初在夜间出现,并且程度逐渐加重。骨科检查和肌电图结果提示为臂丛神经根病变诊断。

影像学表现

18 个月前在外院进行的初始 CT 检查被判读为正常(图 1),患者因疑似肌肉拉伤而接受了口服 NSAID 治疗。三个月后,由于症状恶化,医生建议进行 MRI 检查。该 MRI 同样在外院完成,并被判读为“在正常范围内”(图 2a,b)。在症状出现 8 个月后,因症状未见改善,医生为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进行了头部 MRI。轴位 FLAIR 图像显示皮层下和深部白质散在性病灶,提示多发性硬化(图 3)。随后进行的视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以及脑脊液分析均未提示脱髓鞘性疾病,患者因此被转诊至精神科,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的抑郁症。经过 6 个月的抗抑郁治疗仍无效,且患者疼痛难以忍受,于是安排对臂丛进行新的 MRI 检查。结果可见一个向右侧 C6-7 椎间孔突出的肿物,在 T1 加权和 T2 加权图像上均呈低信号强度,在对比增强脂肪抑制 T1 加权图像上可观察到病灶及周围软组织的显著增强(图 4)。随后进行的额外 CT 检查(图 5)显示关节突关节内一个膨胀性溶骨性病灶,中心可见骨质样形成,边缘不连续。基于这些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为成骨细胞瘤,最终在完全切除肿瘤后得以确诊。

病情讨论

骨成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据报道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1%,男女比例为2:1。其发病高峰多在第二至第三个十年。脊柱受累的比例估计在32%至46%之间,且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受累频率相似。该肿瘤倾向于侵犯椎体的神经弓,并进一步侵及椎体。临床表现从几乎无症状到局部背痛,或因肿瘤局部进展及对邻近神经结构的压迫而出现更严重的症状。若病变体积增大,普通X线平片即可具有诊断意义。CT能为小体积病变的基质提供更多信息。CT和MRI均优于其他检查,可用于局部分期和进行活检或手术规划。骨成骨细胞瘤在CT成像中的放射学特征表现为直径通常大于2 cm的骨质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可见骨样基质生成及可能存在的软组织成分。MRI特异性较差,主要特征在于由于伴随的邻近软组织炎症反应(“flare现象”)而使肿瘤实际大小被高估。根据基质矿化程度的不同,T1加权成像上可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强度,T2加权成像上则表现为低至高信号强度。注射钆基对比剂后可见明显强化。骨显像可见显著的放射性核素摄取。
本病例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强调骨成骨细胞瘤与骨样骨瘤在初始表现时,无论是在影像上还是临床表现上都具有相似性。组织学上,两者也相似,均含有能产生骨样组织和编织骨的成骨细胞。其主要差异基于肿瘤大小。就本例而言,在最初的CT扫描中,该肿瘤可被解释为骨样骨瘤。脑实质内的小高信号病灶被视为偶然发现(UBOs),与骨成骨细胞瘤无关。术后一年随访过程中,常规检查未发现任何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病变在大小及中心小巢改变方面的差异,可以用病变逐渐增大、骨质吸收以及无矿化基质形成来解释。

鉴别诊断列表

成骨细胞瘤

最终诊断

成骨细胞瘤

证书

对不起,未找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MDCT图像

icon
多排探测器CT图像

磁共振影像

icon
磁共振图像
icon
磁共振图像

FLAIR 磁共振图像

icon
FLAIR 磁共振图像

磁共振图像

icon
磁共振图像
icon
磁共振图像

多排螺旋CT图像

icon
多排探测器CT图像
icon
多排螺旋C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