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氏脊柱(脊椎结核)

临床病例 29.04.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3岁,女性
作者: Sarma SK, Ahmed G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3岁的女性患者在过去的7至8个月中出现下腰痛。

影像学表现

患者来自邻国缅甸,为难民身份,主诉腰痛已持续 7 至 8 个月。下肢逐渐出现无力数月,无外伤或发热病史。体检时发现患者姿势略呈后凸(驼背)。常规血液检查显示 ESR 于第一小时达到 113 mm,白细胞计数升高至 20,000/毫升。胸腰椎 X 光片示第 D11 与 D12 椎体塌陷,同时椎间盘变窄。腰大肌影像未能清楚显现,尤其在右侧。使用 1.5T GE 磁共振机器在增强前后进行了脊柱 MR 成像。结果显示 D11 与 D12 椎体塌陷,椎间隙变窄。可见椎旁肿胀并向硬膜外扩展,在 T1 序列上呈等信号,在 T2 序列上呈不均匀的高信号。该肿胀在注射钆剂后出现不均匀强化,提示炎性肿胀或脓肿。还观察到炎症扩散至右侧腰大肌。硬膜外脓肿在同一平面对脊髓造成压迫。MR 表现提示胸椎结核感染。
在本病例中必须进行手术干预,并已实施病灶清除术,术后予以抗结核治疗。

病情讨论

波特氏病(Pott's disease)因伦敦外科医生Percival Pott(1714-1788)而得名。波特氏病是脊柱结核。最常受累的区域是T10至L1。下胸椎区域的受累最常见,占40%至50%,其次是腰椎,占35%至45%。颈椎约占10%。
感染源通常经血液从肺部传播。这是一种骨髓炎与感染性关节炎共同存在的情况。通常累及不止一个椎体。最常受累的部位是椎体前部,紧邻软骨下板。结核可从该部位蔓延至邻近椎间盘。在成人中,椎间盘病变是由椎体感染扩散引起的继发性病变,但在儿童中它可以是原发病灶,因为儿童的椎间盘有血管供应。感染从两个相邻椎体扩散至其间的椎间盘间隙。如果只有一个椎体受累,椎间盘仍保持正常;但如果两个椎体均受累,两者之间的椎间盘会因缺乏血供而塌陷。干酪样坏死伴随椎体变窄,最终可损害脊髓或马尾。
波特氏病在发达国家很少见。超过90%的结核病发生在较为贫困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HIV的扩散,发达国家的病例数量有了显著增长。
危险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差、HIV感染、酗酒、营养不良、胃切除术后患者以及老年人。
临床表现通常缺乏特异性,起病缓慢,可表现为背痛、发热、盗汗、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体征可能包括驼背(常见)和/或椎旁肿胀。若有神经受累,则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腰大肌脓肿可表现为腹股沟肿块或类似疝气。
鉴别诊断包括脊柱化脓性骨炎和脊柱肿瘤。
常规血液检查显示血沉(ESR)和白细胞总数升高。皮试(Mantoux试验)强阳性。早期脊柱X线片可能正常,因为只有当丢失了50%的骨量后,X线才可见变化。普通X线可见椎体破坏和椎间隙变窄。MRI可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是首选检查方式。扫描可显示脊髓受压的范围,并可在早期发现病变变化。在肿胀或脓肿中可见骨质成分时,强烈提示波特氏病,而非恶性肿瘤。
手术清除椎旁及硬膜外脓肿并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
并发症包括进行性骨破坏导致椎体塌陷和驼背。椎管可因脓肿而变窄,从而导致脊髓受压及神经系统症状(波特氏麻痹)。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卡介苗(BCG)、改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预防HIV和艾滋病。若能及早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

鉴别诊断列表

胸椎结核

最终诊断

胸椎结核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矢状面磁共振图像

icon
矢状位磁共振图像
icon
矢状位MR图像

轴向MR图像

icon
轴向磁共振图像
icon
轴向MR图像

冠状位磁共振图像

icon
冠状位磁共振图像

对比增强后图像

icon
增强后图像
icon
对比增强后图像
icon
对比增强后图像
icon
对比增强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