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股骨外侧髁离解性骨软骨炎

临床病例 09.09.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0岁,男
作者: Puri SK, Arora A, Kapoor A, Upreti LDepartment of Radiodiagnosis, G.B. Pant Hospital and associated Maulana Azad Medical College, New Delhi, Indi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20岁男性,主诉双膝疼痛持续5~6个月。患者回忆9个月前左膝有轻微创伤,自那之后就一直存在持续性疼痛,并在过去几个月里加重。另外,患者还述说对侧膝也有隐约疼痛,但没有明显诱因。

影像学表现

膝关节(前后位和侧位)的普通X线片显示在双侧股骨外侧髁沿线存在局灶性、边界清晰的软骨下硬化病灶。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在股骨外侧髁后外侧部位存在骨软骨缺损,并伴有局限于外侧髁的骨髓水肿。同时还可见双膝关节的轻度关节积液。

病情讨论

离断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按定义是一种病理过程,可影响一个或多个骨化中心,其特征是依次发生的退变或无菌性坏死以及再钙化。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创伤、缺血、异常骨化以及遗传易感性等。OCD 同时累及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在软骨下骨的一个小局灶区发生无菌性坏死,而上覆的软骨在不同程度上保持完整。随着软骨下坏死骨被吸收,上覆软骨失去其支持结构,可能形成游离体。OCD 最常累及股骨内侧髁(约 85%),通常位于其外侧(非负重区)。股骨内侧髁的负重面、股骨外侧髁、髁间前沟或髌骨较少累及。股骨外侧髁仅占病例的 10–15%。双侧股骨外侧髁的离断性骨软骨炎极为罕见,医学文献中仅有极少量病例报道。

在成人中,其大约发病率为每 10,000 人中 3 至 6 例。通常在 10-20 岁年龄段出现,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比约为 2–3:1)。临床症状较为模糊且往往不明显,范围可从膝部不适、膝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到膝关节“打软腿”的感觉。体检时,可出现捻发音、轻度关节压痛或关节积液。与内侧髁相比,外侧髁的 OCD 损害被认为更广泛,症状相对更明显。此外,观察到其退行性关节病变的进展更早且更迅速。然而,与位于内侧的 OCD 相比,其影像学表现相似。在普通 X 线片上,病灶通常表现为一处边界清晰的硬化性软骨下骨,与其余股骨髁之间以一条放射透亮线隔开。CT 检查与普通 X 线所见相似,但 CT 具有提供多平面重建的优势。MRI 可以对疾病进行分期,可更好地显示骨软骨缺损并有助于评估病变的稳定性。I 期和 II 期为稳定病变,而 III 期和 IV 期为不稳定病变;此时不仅软骨已受损,关节液还可进入碎片与其下方骨之间。在 T2 加权像上缺乏高信号区是病变稳定的重要标志。I 期以软骨下骨病变为特征,同时肉眼观察软骨仍完整。II 期有软骨缺损但尚未形成游离体。III 期的特征是部分离断的骨软骨碎片,而 IV 期则表现为游离体形成。

有时,股骨髁骨化的正常变异可以模拟 OCD。有多种 MRI 影像学表现可帮助区分这种正常变异与 OCD。位于股骨髁后下中部,且关节软骨完整,存在副骨化中心、骨刺、残余软骨模型以及缺乏骨髓水肿,这些都提示是正常变异骨化,而非 OCD。

鉴别诊断列表

双侧股骨外侧髁离断性骨软骨炎

最终诊断

双侧股骨外侧髁离断性骨软骨炎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双膝关节的前后位X线片

icon
双膝关节前后位X线片

双膝关节侧位X线片

icon
双膝关节侧位X线片

右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膝关节的核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膝关节MRI
icon
右膝关节核磁共振

左膝关节磁共振检查

icon
左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
icon
左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icon
左膝关节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