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男性,主诉双膝疼痛持续5~6个月。患者回忆9个月前左膝有轻微创伤,自那之后就一直存在持续性疼痛,并在过去几个月里加重。另外,患者还述说对侧膝也有隐约疼痛,但没有明显诱因。
膝关节(前后位和侧位)的普通X线片显示在双侧股骨外侧髁沿线存在局灶性、边界清晰的软骨下硬化病灶。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在股骨外侧髁后外侧部位存在骨软骨缺损,并伴有局限于外侧髁的骨髓水肿。同时还可见双膝关节的轻度关节积液。
离断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按定义是一种病理过程,可影响一个或多个骨化中心,其特征是依次发生的退变或无菌性坏死以及再钙化。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创伤、缺血、异常骨化以及遗传易感性等。OCD 同时累及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在软骨下骨的一个小局灶区发生无菌性坏死,而上覆的软骨在不同程度上保持完整。随着软骨下坏死骨被吸收,上覆软骨失去其支持结构,可能形成游离体。OCD 最常累及股骨内侧髁(约 85%),通常位于其外侧(非负重区)。股骨内侧髁的负重面、股骨外侧髁、髁间前沟或髌骨较少累及。股骨外侧髁仅占病例的 10–15%。双侧股骨外侧髁的离断性骨软骨炎极为罕见,医学文献中仅有极少量病例报道。
在成人中,其大约发病率为每 10,000 人中 3 至 6 例。通常在 10-20 岁年龄段出现,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比约为 2–3:1)。临床症状较为模糊且往往不明显,范围可从膝部不适、膝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到膝关节“打软腿”的感觉。体检时,可出现捻发音、轻度关节压痛或关节积液。与内侧髁相比,外侧髁的 OCD 损害被认为更广泛,症状相对更明显。此外,观察到其退行性关节病变的进展更早且更迅速。然而,与位于内侧的 OCD 相比,其影像学表现相似。在普通 X 线片上,病灶通常表现为一处边界清晰的硬化性软骨下骨,与其余股骨髁之间以一条放射透亮线隔开。CT 检查与普通 X 线所见相似,但 CT 具有提供多平面重建的优势。MRI 可以对疾病进行分期,可更好地显示骨软骨缺损并有助于评估病变的稳定性。I 期和 II 期为稳定病变,而 III 期和 IV 期为不稳定病变;此时不仅软骨已受损,关节液还可进入碎片与其下方骨之间。在 T2 加权像上缺乏高信号区是病变稳定的重要标志。I 期以软骨下骨病变为特征,同时肉眼观察软骨仍完整。II 期有软骨缺损但尚未形成游离体。III 期的特征是部分离断的骨软骨碎片,而 IV 期则表现为游离体形成。
有时,股骨髁骨化的正常变异可以模拟 OCD。有多种 MRI 影像学表现可帮助区分这种正常变异与 OCD。位于股骨髁后下中部,且关节软骨完整,存在副骨化中心、骨刺、残余软骨模型以及缺乏骨髓水肿,这些都提示是正常变异骨化,而非 OCD。
双侧股骨外侧髁离断性骨软骨炎
(无翻译内容)
根据提供的双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及膝关节 MRI 图像可见:
1. 双侧股骨髁处(主要在外侧股骨髁)有相对局限的亚关节面骨质改变,局部表现为硬化带与透亮线,暗示存在骨软骨病灶。
2. MRI 显示对应部位可见不同程度的亚关节骨髓信号异常,部分病灶呈 T1 低信号、T2 相对较高信号,提示局部骨质结构发生改变并可能存在无菌性坏死区域;软骨面在部分图像可见轻微不规则或突出,提示软骨受累或破损。
3. 尚未见明显大块游离体整体脱落迹象,但可在部分序列中观察到可能的裂隙或早期松动征象。
4. 双膝其他关节结构(关节间隙、半月板、韧带等)未见明确的严重撕裂或变性征象,但由于图像分辨率及病灶重点关注区域不同,仍需临床综合评估。
1. 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
- 患者正处于最常见的发病年龄(10~20 岁),且双侧外侧股骨髁见符合 OCD 表现的亚关节骨质改变。
- 影像学上可见硬化边界及潜在松动线,符合 OCD 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 病程与症状(逐渐加重的膝关节疼痛)与临床上 OCD 进展模式相吻合。
2. 股骨远端异常骨化中心或发育变异:
- 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股骨髁局部的分叶状、软骨化不均一,可能与正常发育变异相关。
- 然而通常缺乏明显骨髓水肿或硬化边界,且患者存在明确的疼痛症状,不完全符合单纯解剖变异。
3. 其他原因导致的亚关节骨坏死或损伤:
- 如创伤后骨挫伤、疲劳性骨折或缺血性坏死,但通常有更明确的外伤史、局部水肿或骨折线。
- 本例仅有“轻微外伤”病史,并且病灶在双侧位置相仿,更倾向于系统性或对称性病变如 OCD。
综合患者年龄、症状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程推断,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双侧外侧股骨髁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若需进一步确认病变稳定性和软骨损伤范围,可考虑关节镜评估或随访 MRI 检查。
1. 保守治疗
- 适用于病灶较小、软骨仍相对完整、病变稳定性相对较好的患者。
- 包括减轻负重(如佩戴护膝或使用拐杖适当减重)、控制活动量,以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减轻疼痛、炎症。
- 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X 线或 MRI),评估骨软骨愈合及脱落风险。
2. 手术治疗
- 对于病灶较大、病变不稳定、有软骨片松动或脱落倾向者,应考虑关节镜干预。
- 可能的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下固定松动骨软骨片、钻孔促进愈合、软骨移植(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或马赛克成形术)等。
- 手术选择需综合评估患者症状、病变范围和稳定性,以及运动需求。
3. 康复/运动处方
在保守或术后康复阶段,建议循序渐进、个体化的运动方案(FITT-VP 原则):
本报告基于现有的影像学与病史信息进行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疗方案应由临床医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务必及时就医。
双侧股骨外侧髁离断性骨软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