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4岁的男孩,长期背痛病史。进行了胸部和脊柱的平片检查。他来自一个氟中毒流行的地区。
胸部X线片显示骨密度增高、肋骨增厚并成角,导致肋间隙变窄(图1);椎体变小且增宽,并可见桥状骨赘(图2和图3);以及骶棘韧带骨化(图3)。
地方性氟中毒性骨病是一种慢性骨代谢紊乱,原因是饮用水中含有大量氟化物。累积的氟化物会增加代谢周转并损害骨胶原合成,导致在骨小梁及骨皮质内沉积类骨质,并向肌肉附着区延伸[1]。轴向骨骼的受累具有典型表现,脊柱、骨盆和肋骨的改变最为明显[2-5]。其影像学特征包括骨密度增高、小梁模糊、致密骨增厚、骨膜骨形成,以及肌腱、韧带和肌肉附着部的骨化[6-8]。 仅有骨密度增高是非特异性表现,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转移瘤、骨髓纤维化、Paget病、血红蛋白病、肾性骨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疾病[9,10]。同样,椎体骨赘伴软组织钙化和骨化也可见于变形性脊椎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其他脊柱关节病、肢端肥大症、神经病以及褐黄病,单独出现时并无诊断意义[9,10]。韧带和肌腱附着处的增生性改变以及骨膜炎,在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X连锁低磷性骨软化和浆细胞疾病中也可出现[2]。放射学特征的组合,尤其是典型的韧带钙化,以及长期大量接触氟化物的病史,对于诊断氟中毒性骨病十分重要[2,9-11]。接触史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12]。此外,也曾报道过在氟中毒性骨病中可出现多种形式的骨质硬化、骨软化和骨质疏松,以及外生骨疣形成[9]。
骨骼氟中毒
没有检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1. 从胸部正位片可见肋骨骨质密度增高,肋骨轮廓清晰,局部骨小梁结构模糊(见箭头所示)。
2. 腰椎侧位片及正位片显示椎体骨质密度增高,椎体边缘可见唇样增生或骨赘样增生,部分呈明显硬化。
3. 骨皮质增厚,部分韧带或肌腱附着处有钙化或骨化征象(如腰椎小关节、骨盆、椎体附件等),与可能的软组织钙化或韧带骨化相对应。
4. 整体影像表现提示以弥漫性骨硬化为主,尤其以脊柱和肋骨表现比较突出。
结合患者长期在高氟地区生活史、临床症状(慢性背痛)以及影像上脊柱与肋骨的弥漫性硬化、韧带骨化表现,最可能的最终诊断为:
氟骨症(地方性氟中毒)
如需进一步确诊,可结合血清及尿液中氟含量检测、骨密度评估以及其他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验证。
1. 去除或减少氟暴露:如果饮用水或周边环境氟含量超标,应首先通过更换水源或安装去氟设备等手段降低人体对氟的摄入量。
2. 营养支持与药物干预:
• 充分摄入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改善骨代谢。
•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考虑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以缓解疼痛。
3. 康复训练与运动处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基于现有影像与临床信息所作之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若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就医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骨骼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