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年、其他方面健康的女性被转诊进行右膝MRI检查。她抱怨在髌骨下方出现一个肿块,一年前就已注意到,但在过去几周内变得中度压痛。她否认有外伤史。
磁共振成像显示,在膝关节外侧髌下脂肪垫内有一个大小为 20 x 36 x 37 毫米、边界平滑的肿块,与髌腱的背面紧密接触。在 T1 加权像上,该病灶与肌肉呈等信号,并呈同心的“洋葱皮样”结构。在 T2 加权像上,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并可见邻近皮下脂肪组织出现水肿(图 1a)。梯度回波序列(图 1b)上未见磁敏感伪影。未使用对比剂。 在未进行活检的情况下,病灶被整块手术切除。组织学显示,该组织细胞含量低,富含胶原,部分玻璃样变,并可见裂隙状血管通道。纺锤形细胞成分排列成束状。未见巨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细胞(图 2)。标本中还包括部分滑膜囊(可能是深髌下滑囊)。
腱鞘纤维瘤(FTS),又称腱滑膜纤维瘤,是一种不常见的、由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并被致密纤维质基质包绕的良性增殖性病变。它在1936年首次被确立为组织学诊断[1]。目前尚不清楚它是真正的肿瘤,还是一种反应性纤维化。从宏观上看,FTS通常表现为一个孤立、坚硬的结节,直径可达5.5 cm,并附着在肌腱或滑膜鞘上。超过75%的病例发生在四肢,主要位于手指、手和腕部[2]。膝关节及其他大关节很少受累[3]。
主要的鉴别诊断是更常见的腱鞘巨细胞瘤(GCT),或发生在关节内的局灶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在MRI中,FTS和GCT的表现非常相似,通常在原始图像上显示低信号。然而,FTS的对比增强似乎更弱[4]。理论上,由于FTS的细胞密度更低,并且由于缺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在GRE序列中不会出现敏感性伪影,因此在T2加权图像上它应该比GCT更明亮[5]。这一观点尚未得到证实,但从本例(图1)和文献中一些零散的图像[4]可见其支持。在FTS中通常缺乏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WHO在其现行的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FTS和GCT分别置于完全不同的类别[6]。
FTS还需要与生长更快的罕见纤维性关节肿物进行鉴别,如结节性筋膜炎,以及某些潜在的恶性病变,尤其是纤维组织细胞瘤。这种区分只能通过组织学做出[7]。
FTS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其复发率取决于切除的彻底程度[3]。从未有恶性转化的报道。
总之,当一个腱滑膜关节肿物满足某些MRI标准时,或许可以做出“有依据的猜测”诊断。然而,最终诊断仍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腱鞘纤维瘤(腱鞘滑膜纤维瘤)
(本段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MRI示右膝关节髌腱下方可见一界限清晰的软组织肿物,其信号在T1加权像上以等或略低信号为主,T2加权像为中等或稍高信号,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征象。病变位置位于肌腱或滑膜鞘附近,可见轻度软组织膨隆但无明显骨骼侵犯。增强扫描上可见肿物呈中度不均匀对比增强。
结合患者年龄、局部缓慢生长的肿物特点、MRI上低到中度信号、增强模式,以及病理组织学发现(缺乏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呈梭形或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最可能的诊断为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he Tendon Sheath, FTS)。若对诊断有疑问,可通过病变完整切除后行病理检查,最终明确诊断。
康复计划应结合术前及术后病人的功能状态而定。以下以假设患者手术切除后进入康复期为例: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实时评估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若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并调整训练计划。对于存在其他基础疾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应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更加谨慎地制定运动强度和频率。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医疗诊断或治疗方案的唯一依据。具体诊疗请务必咨询线下专科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腱鞘纤维瘤(腱鞘滑膜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