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间滑囊炎(Baastrup病)

临床病例 25.11.201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9岁,女性
作者: Nicholas Napier, Noel Napie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19岁的女性患者,是一名热衷的业余跑步者和盖尔式足球运动员,因非神经根性下腰痛在慢性基础上出现急性症状。症状在进行体育活动和腰部过度伸展时加重。体检时可在腰椎中线部位触及模糊压痛。已进行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MRI检查显示腰骶脊柱(图1);在T2加权序列(图1b和1c)上,可见在L4与L5棘突之间的软组织内出现局灶性异常高信号。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图1c)后,可提高该异常区域与邻近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在T1加权序列(图1a)上表现更为轻微,主要表现为T1信号略有减低,以及L4后突下缘的骨赘形成。通过感兴趣部位的轴位T1和T2序列(图2a和2b)也可见相似的信号变化。 在进行治疗操作时,通过透视(图3a, 3b)对MRI所示异常病灶进行评估。注入少量碘造影剂后,显示出一个小的潜在包裹性腔隙/液体集合。

病情讨论

棘突间滑囊炎或Baastrup病是由相邻棘突之间的慢性接触引起 [1],反复的屈伸被认为会拉伤棘突韧带。持续的相互接触会导致骨骼发生肥大、硬化、炎症变化,并在受影响的棘突之间形成滑囊 [2]。反复活动会加重症状,并被认为会妨碍正常的愈合过程 [1]。如本例年轻患者所见,滑囊最常出现于L4-L5 [1]。

包括Baastrup病在内的脊柱退行性改变通常被认为是老年人群的疾病 [2, 3],在有症状的人群中,此病并不少见 [2]。症状通常表现为过伸时的疼痛 [2]。该疾病在年轻运动员中也被报道发生率升高 [1]。

影像学上可见棘突增大、相邻棘突间距离变小及反应性硬化性改变。

腰椎棘突间滑囊炎的MRI诊断依据是在相对的棘突之间出现液体信号,在T2加权序列上呈高信号,在T1加权序列上呈低信号 [1, 2, 3, 4]。矢状面脂肪抑制序列可作为腰椎常规成像的有用补充。研究发现该疾病与前移(前移性滑脱)及中央椎管狭窄有关 [2]。

骨SPECT检查和PET扫描同样可表现为该疾病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分别与成骨细胞活动和炎症变化相关 [1]。

在诊断棘突间滑囊炎时很少需要行滑囊造影,但在本患者中实施该检查以确认治疗性类固醇注射的准确部位,并证实了滑囊的存在。

治疗选择包括保守疗法,如休息和针对性类固醇注射 [1]。对于症状持续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教学要点

尽管在年轻患者中并不常见,但对于下腰痛的鉴别诊断时应考虑该疾病,尤其是当疼痛因过伸加重,且患者有规律运动史时。

MRI可用于检测棘突间异常 [1] 并诊断棘突间滑囊炎。脂肪抑制T2加权序列在识别炎症或滑囊形成方面具有帮助。

类固醇注射已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保守治疗方式 [1, 2, 4]。

鉴别诊断列表

棘间滑囊炎(Baastrup 病)
创伤
后方硬膜外囊肿

最终诊断

棘间滑囊炎(Baastrup病)

证书

(无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腰椎矢状位 T1、T2 及脂肪抑制 T2

icon
腰椎矢状位 T1、T2 及脂肪抑制 T2 成像
icon
腰椎矢状位T1、T2及脂肪抑制T2
icon
腰椎矢状位T1、T2及脂肪抑制T2

透视引导下滑囊注射

icon
X线透视下滑囊注射
icon
透视引导滑囊注射

MRI轴位

icon
磁共振成像轴位
icon
MRI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