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岁的女性在摔倒后来到急诊室。她将右臂保持在直立位置。检查时发现她无法主动活动手臂。临床检查显示无神经或血管损伤的迹象。
在放射学检查中,可见右侧肩盂肱关节脱位,肱骨头位于关节盂的下方。伴随有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嵌压性创伤(图1,2)。在关节内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后,通过牵引-反牵引的方法进行脱位复位。复位后肩关节的X线片上可清楚看到该撕脱性骨折(图4)。在脱位发生后数周内,尽管进行积极的物理治疗,她仍出现了“冻结肩”。右肩的MRI显示大结节存在同时的撕脱和嵌压性创伤。在冈上肌腱中可见高信号,与肌腱病相一致(图3)。在这张普通MRI上,无法正确评估盂唇撕裂。五个月的随访后,她的关节活动范围为90度的前屈及15度的外旋。
Luxatio erecta 是一种罕见且向下的肩胛盂肱骨关节脱位,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 0.5%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特征:手臂竖直,肘部屈曲,手置于头部。
向下脱位由特定的损伤机制所致,可分为直接或间接两种。间接机制可见于跌倒时上臂处于伸展位,肱骨在肩峰上产生杠杆作用,导致肱骨头向下脱位 [2];直接机制则为过度伸展伴随创伤性脱位或剧烈牵拉 [3-4]。文献中报道的双侧脱位病例不足十例,其机制包括高能量创伤或双侧上肢被拉伸后出现的双侧过度外展 [3-4]。
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为肩关节平片 X 线正侧位,可显示肱骨外展时的典型影像,肱骨头投射于关节盂上方或位于关节盂的尾侧。文献复习显示,该脱位在高达 80% 的病例中会引发骨折或肩袖撕裂 [3, 5],最常见的是大结节骨折,也有报道出现关节盂缘、肩峰及肩胛冈骨折。通过多层螺旋 CT,可更好地评估骨折情况。然而,由于此类肩关节脱位常伴发肩袖撕裂,通常需要进行 MRI 检查来评估肩关节情况。
MRI 还可显示盂唇撕裂、骨髓水肿以及肱骨头的细小压痕。肩袖损伤可表现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或小圆肌腱的全层或部分厚度撕裂。此外,MRI 可发现前后部共同受损的下关节盂肱骨韧带(IGHL)病变,而这种复合 IGHL 损伤可能是向下脱位的特异性表现 [6]。除韧带损伤外,最多可有 60% 的患者出现神经损伤 [1, 5]。有时可能出现血管损伤,而这种损伤在向下脱位中比其他类型的肩关节脱位更常见。
对于向下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治疗已有多种方法描述,标准方法为牵引-反牵引,可在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或在有意识镇静麻醉下进行 [1]。
肩关节下方脱位(luxatio erecta)
(无内容可翻译)
患者为45岁女性,因跌倒致右肩伤后入急诊。X线片显示肱骨头明显位于肩关节盂下方,可见肱骨纵轴近乎垂直于关节盂,呈典型的下方半脱位(“上举位”)表现。检查无明显神经或血管损伤迹象。结合部分影像学结果,可存在以下特征:
依据影像上肱骨头明显位于肩关节盂下方,结合临床“举臂位”姿势,此为最主要考虑的诊断。
肩关节下方脱位常伴有肱骨大结节、肩胛盂缘或肩峰等骨性结构的撕脱或骨折,需排查。
文献报道肩关节下方脱位常与肩袖撕裂相关,需借助MRI评估。
结合患者45岁、跌倒外伤史、影像学典型表现以及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受损,最可能的诊断为“右侧肩关节下方脱位(Luxatio Erecta)”。是否合并肩袖撕裂或小骨折需MRI或其他影像进一步评估和排除。
康复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及个体化原则,结合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整体健康状况进行。
基于FITT-VP原则(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运动进阶Volume/Progression),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从每周3-4次、每次15-30分钟的低强度训练开始,逐渐增加到中等强度和更长训练时长。密切观察疼痛症状和肩关节稳定性的变化,循序渐进地调整方案。
本报告仅为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具体诊治方案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肩关节下方脱位(luxatio ere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