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报告了三例因肩痛且上臂被固定于外展位而入院的患者:
所有三名患者均在标准体位下进行了肩部普通X线检查:
所有三名患者均采用牵引-对抗牵引法行闭合复位。复查X线显示复位成功(图4、图5、图6a、图6b),并可见肱骨头后外侧存在楔形缺损,称为 Hill-Sachs fracture(图6a)。
背景
下方肩关节脱位(ISD)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 0.5% [1]。它通常发生在创伤之后,跌倒是最常见的原因,但也有在睡眠中自发发生的病例 [2]。
其病理机制包括:要么是过度外展的力量通过肩峰对外展的肱骨头施加间接杠杆,从而导致中部和下部盂肱韧带(IGHL)以及肩袖撕裂;要么(较少见)是在手臂完全外展位时受到直接轴向载荷,从而使肱骨头穿过 IGHL [3]。
临床观点
临床表现典型,患肢固定在外展位,肘关节屈曲,手放在患者头顶或身后。在体格检查时,可在腋窝触及肱骨头 [3]。
影像学观点
标准投照的肩关节平片可见肱骨头位于盂窝下方并内侧移位,与盂缘无接触,且肱骨干与肩胛冈平行。这种典型表现有别于前方和前下方肩关节脱位,后者肱骨干与胸壁平行 [4]。
ISD 常伴随肌骨系统损伤。报道显示 39% 的患者发生近端肱骨骨折,8% 的患者出现肩胛骨骨折,而最常见的损伤包括大结节、Hill-Sachs 病变及骨性 Bankart 病变 [5]。使用磁共振成像可检测到肩袖、关节盂唇及 IGHL 撕裂 [6]。
治疗结果
在急诊科于充分镇静与镇痛后进行闭合复位。最常用的牵引-对抗牵引方法是在伸直的手臂上向上进行同轴牵引,同时在肩部放置折叠床单向相反方向提供对抗 [7]。随后通过 X 线检查确认复位成功并排除医源性骨折。需要再次进行临床检查以排除神经血管受损情况,该情况较肌骨系统损伤更少见,大多数情况下在复位后即可痊愈 [5]。
若闭合复位成功且未发现合并损伤,则患者可佩戴肩部固定支具,给予镇痛药物,并转诊骨科。固定通常维持 2–3 周,然后进行康复治疗 [8]。若复位失败或存在合并损伤(需骨折内固定、关节囊-盂唇修补、肩袖修补等),则需手术治疗。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长期预后均良好 [8]。
重点提示
Luxatio Erecta Humeri 是一种不常见的肩关节脱位形式。及时的临床评估和放射学确诊对紧急复位的成功至关重要。
已获得患者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用于发表。
下方肩关节脱位(亦称肱骨直立脱位)
患者为101岁女性,既往有骨质疏松病史,因跌倒后出现右肩肢体异常抬举、持续外展姿势。提供的肩关节X线片可见: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表现,可考虑以下潜在诊断:
依据患者跌倒机制、高龄骨质疏松背景,以及影像上显示的典型下方肩关节脱位征象,最可能的诊断为:
“下方肩关节脱位(Luxatio Erecta Humeri)”。
若临床或影像学上怀疑合并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建议进一步完善影像学(CT、MRI)或骨科专科会诊,以明确有无附加结构损伤。
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和安全性原则,建议如下: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压、心肺功能及患肢疼痛、肿胀、肌力变化,必要时及时复诊或调整方案。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当前所提供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具体诊治仍需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并遵循专科医师的指导。
下方肩关节脱位(亦称肱骨直立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