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6 岁的女孩在几周前因持续的局部足中部疼痛和跛行被转诊到我们医院。无外伤史。未观察到瘀斑、淤青或出血。普通 X 线检查用于排除跗骨融合的可能性。根据普通 X 线检查的结果,建议进行 MRI 检查。
取得了足部和踝关节的前后位及侧位平片(图1)。可见跗舟状骨硬化、塌陷并碎裂,最可能的诊断是Kohler病。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1.5特斯拉扫描仪并采用标准序列。脂肪抑制轴位PD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弥漫性高信号强度,与骨髓水肿相符,同时在外侧碎裂部位可见囊性改变(图2)。脂肪抑制对比增强矢状位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距舟关节中度且均匀的强化,提示骨髓仍具有活性(图3)。
Kohler’s病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跖骨舟状骨暂时性无血管性坏死。该疾病通常发生于4-6岁的儿童,常为单侧,在男孩中发生率比女孩高2到3倍,而在女孩中可能在更年轻的年龄出现。Kohler’s病发生的原因是动脉供血受阻。一般认为跖骨舟状骨的无血管性坏死与其在跗骨中是最后一个骨骼发生骨化的骨骼这一事实有关。这种正常的骨化延迟可能会导致舟状骨在应对常规负荷时的脆弱性 [1, 2]。
患儿临床上表现为跛行和中足部位的中度疼痛。实验室检查通常正常,且通常无外伤史。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Kohler’s病并排除其他如各种关节融合类型等疾病 [2]。
在普通X线片上,如果观察到舟状骨扁平、碎裂以及骨硬化,并结合患儿年轻的年龄,即可提示正确的诊断 [1, 2]。此外,MR成像可显示与疼痛相符的骨髓水肿,并可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观察到强化,从而反映骨骼的活性。最终诊断基于患儿的年龄、临床病史及影像学结果。
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本病例患者使用膝下行走石膏固定4周,拆除后缓慢并逐渐恢复至先前的活动水平。总体预后极佳。该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在排除其他如骨性关节融合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病理方面发挥了作用 [2, 3]。
对于存在中足疼痛且无外伤史的年轻儿童,应将Kohler’s病纳入鉴别诊断清单,因为其具有自限性且预后极佳。
科勒氏病
对不起,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依据提供的X线及MRI图像,可见右足舟骨(talar navicular bone)局部形态异常,表现为:
以上影像学表现与舟骨血供障碍所导致的骨质改变相符,同时也无明显联合(coalition)征象存在。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及影像表现,可考虑以下潜在诊断:
综合患者年龄(6岁)、临床症状(中足疼痛、跛行)、缺乏外伤史以及影像表现(舟骨扁平、硬化、碎裂及骨髓水肿),最可能的诊断为:
幼年舟骨缺血性坏死(Köhler’s disease)
该疾病通常为自限性,经过保守治疗后多能完全恢复。
治疗策略: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FITT-VP 原则):
在康复过程中需定期评估足部疼痛、功能和局部稳定性。若出现明显疼痛加重或其他异常,应及时复诊或调整康复方案。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资料的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治意见。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仍需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专科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综合判定。
科勒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