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4岁女性因多关节痛(腰部、右踝及双膝疼痛)被转诊至风湿科。初步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后,尚未得出明确诊断。
最严重受累的关节是左膝,在过去3个月中出现了进行性肿胀和疼痛。
初始平片显示髌上脂肪垫致密,提示关节积液。未见其他相关放射学异常。
MRI显示中度关节积液以及呈叶状的滑膜增生,这些增生在所有脉冲序列中均表现出与脂肪相同的信号强度。未发现其他异常。
脂肪树状瘤(Lipoma arborescens)是一种特发性的关节病变,特点是绒毛状脂肪增生替代了滑膜下组织 [1]。一般表现为单关节受累,最常见于膝关节,但其他关节和滑囊也可能受到影响。
人们认为这种病变是一种对创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滑膜反应。它与退行性关节病、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密切关联也支持了这一假设 [2]。
然而,在某些(通常是年轻的)患者中,可能缺乏其他关节病变的表现。因此,一些作者提出在这些病例中应将这些病变归类为原发性脂肪树状瘤,而不是继发性/反应性形式 [3]。
其临床表现并不特异。虽然可以无症状,但常见的症状包括间歇性疼痛、肿胀和活动度受限。
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软骨瘤病和滑膜血管瘤,但通过MRI通常易于区分 [4]。
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能在髌上囊中注意到软组织密度。超声检查可见滑膜增生形成绒毛状团块并伴有关节积液。
MRI表现具有诊断价值。通常可见绒毛状滑膜团块,其在各序列中的信号强度与脂肪相同。通常还可见关节积液以及在梯度回波序列中缺乏磁敏感伪影。
有报道显示脂肪树状瘤可表现为更局限的假肿块 [2]。
通常治疗包括行开放或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部分作者认为也可考虑通过关节内注射放射性物质(如90钇)或激素进行药物治疗 [5]。
膝关节树状脂肪瘤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基于提供的X线及MRI影像,可见左膝关节腔内存在明显的增生性软组织影,呈现多个分叶或绒毛状突起的形态。MRI显示该病变在不同序列(T1、T2加权像)上均呈与脂肪类似的高信号特征,且未见明显的磁敏感伪影。关节内可见一定量的积液,骨质无明显破坏性改变。整体表现符合脂肪样增生为主的滑膜异常增厚,提示滑膜脂肪增生性病变。
结合患者14岁的年轻年龄、左膝逐渐肿胀、影像学典型的“绒毛状”脂肪样增生以及缺乏明显关节退变或其他关节病变的证据,最可能的诊断为原发性脂肪树状瘤(Lipoma arborescens)。
治疗策略:
1.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影响关节功能的脂肪树状瘤,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关节镜下或开放式滑膜切除(滑膜摘除术),通常可达到较好的减症与预后效果。
2. 药物或辅助治疗:如关节镜治疗后肿胀反复出现,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或放射同位素(如Yttrium 90)以减少滑膜增生,但一般作为补充措施,需在专科严密监测下进行。
3. 其他保守管理:若病灶较小、症状不到明显需要手术的程度,可先以消炎镇痛药物、关节功能锻炼及定期影像学随访来观察病情演变。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FITT-VP原则):
1. 运动种类(Type):建议从低冲击、有助于关节活动度与稳定性的运动入手,如游泳、低阻力自行车等,以减轻关节负担,促进血液循环。
2. 运动频率(Frequency):每周3~5次,结合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
3. 运动强度(Intensity):早期以低强度为主,可根据主观疲劳程度(RPE量表),将初始强度维持在轻中度(RPE 2~3),随着症状改善和关节稳定性提高逐渐加量。
4. 时间(Time):每次20~30分钟起步,视关节耐受度及疼痛情况逐渐延长至45分钟左右,或者分段多次进行。
5. 运动方式与进阶(Progression):在初期疼痛与肿胀控制后,可尝试逐步增加轻量肌力训练,例如弹力带练习、静蹲等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但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逐渐进阶。
6. 特别注意:若出现关节明显肿胀加重或疼痛急性加剧,应及时暂停或调整运动方式,以免引发进一步损伤。必要时可配合支具或其他保护措施。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作为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及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至医院就诊。
膝关节树状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