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筋膜炎:不常见部位

临床病例 28.01.201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5岁,男性
作者: A. Castrignanò, S. Liberali, F. Pediconi, M.L. Luciani, M. Telesca, D. Vitolo, C. Catalano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描述了一名65岁男性患者,他因右侧腋窝无症状肿块来我科就诊。根据临床病史,患者报告两年前曾在同一部位进行过手术,用于切除脂肪瘤。

影像学表现

在超声(US)检查中,发现一个边界清晰的肿块,位于右侧腋窝皮下深部、紧贴腋静脉上方,大小约4 x 3厘米。
随后进行了增强磁共振(CE-MR)检查。在磁共振成像上,该病变表现为一个边界清晰的肿块,在T2 加权成像中信号不均,在T1 加权成像中与周围组织等信号。在脂肪抑制T2 加权成像中,肿块同样呈现信号不均,并可见多个低信号区域。注射钆对比剂后,显示病变不均匀强化,中心低信号区域提示坏死。由于病变位置的原因,未行粗针活检,患者接受了切除性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中心存在纤维素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周围伴有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肉眼观察可见病变边界不清,呈棕白色、质地有弹性、无溃疡。因此,最终诊断为缺血性筋膜炎。

病情讨论

缺血性筋膜炎由纤维母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在黏液样基质中增生所致。该病常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或外伤后[1]。它被视为一种反应性病变,发生在骨骼受压部位。
其发病机制似乎包括间歇性缺血,但在所有病例中并不一定能发现与局部机械压力或外伤的关联[2-3]。
CLINICAL PERSPECTIVE
常见表现为边界不清、无溃疡、质地坚韧且富有弹性、无症状的肿块,深部位于皮下组织,常累及肌肉、肌腱和筋膜。由于其生长迅速,可能会被误诊为肉瘤或其他恶性软组织肿瘤[5]。
IMAGING PERSPECTIVE
在超声检查时,可见边缘为高回声环、中央为低回声区域的肿块。
在MRI上,T1序列表现为等信号肿块,中心区信号较低,T2w序列显示信号较高的边缘。在对比剂增强后,通常可见信号不均的表现[5, 6]。
CASE MANAGEMENT
由于病变位置紧邻主要腋窝血管,未行核心针穿刺活检。
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并伴有淋巴切除。
组织学分析证实了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具有缺血性类型特征的筋膜炎
肉瘤
增生性筋膜炎
结节性筋膜炎

最终诊断

具有缺血性特征的筋膜炎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T1加权磁共振序列

icon
磁共振T1加权序列

磁共振T1加权序列,冠状面

icon
核磁共振T1加权序列,冠状面

MR T1加权序列,矢状面

icon
磁共振T1加权序列,矢状面

MR动态T1加权序列,增强后

icon
磁共振动态T1加权序列,对比增强后

磁共振T2加权序列

icon
磁共振T2加权序列

病理学

icon
病理学
icon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