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38 岁患者因右足足底外侧区域的慢性疼痛被转诊。
症状始于跑步后。
图 1:重建的质子密度加权脂肪抑制 MRI 图像。 带条纹箭头:并入腓肌腱内的腓骨小骨。 白色箭头:在腓骨小骨水平的腓肌腱内局部出现高信号强度。
痛性腓骨小圆骨综合征(POPS)通常表现为腓骨小圆骨的急性骨折(或多块腓骨小圆骨的分离)、慢性部分腱断裂、腱的慢性受压或甚至明显的跟骨结节突。[1] POPS是一种相对较新且尚未被充分诊断的疾病。当保守治疗失败且疼痛持续时,可以行手术治疗。必须在充分记录腓骨肌腱疾病后才能安全进行手术。手术通常由腱清创术、腱鞘切除术以及腓骨小圆骨切除(如果存在肥大的腓骨结节则同时切除)组成。若延误诊断,可能会导致腓骨长肌腱发炎、踝关节不稳,以及腓骨腔室综合征等后遗症。
如果常规X线片显示异常的副骨变化,可通过超声或MRI进行鉴别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管理。要在影像学上区分腓骨小圆骨骨折和多块腓骨小圆骨可能较为困难。在急性期,骨折边缘通常缺乏硬化表现,骨碎片看起来像可以拼合的“拼图碎片”;而如果发现圆形、平滑、硬化的边缘,则提示多块腓骨小圆骨。[2] 可以想象,骨折碎片经过重塑后也可能表现为多块腓骨小圆骨的外观。腓骨小圆骨碎片的移位在鉴别诊断中可能有所帮助。在骨折的情况下,移位的近端碎片可能位于距离跟骰关节近端数厘米处。评估此种移位模式有助于区分腓骨小圆骨骨折与多块腓骨小圆骨的正常分离。当使用超声探头直接加压时出现疼痛或不适,并且籽骨碎片之间存在较大缝隙(6mm或以上高度提示POPS)且边缘不规则,则需要进一步检查。[2] 如果间隙较小(如本病例为2mm),则更可能是慢性撞击或处于愈合阶段的骨折。
当伴有腓骨长肌腱相关异常时,可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后方声影仅出现在较大的骨碎片中。当怀疑足中部腓骨长肌腱撕裂时,MRI可能有帮助。在STIR或PD脂肪抑制等液体敏感序列上,撕裂处可呈现信号强度增高,且可见肌腱形态学异常。其他次要征象如肥大的腓骨结节、结节的骨髓水肿、跟骨外侧壁或骰骨异常等,也可能偶尔被发现。[2] 我们的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并恢复良好。
疼痛性腓骨小骨综合征(POPS)
对不起,我没有找到可以翻译的英文内容。
本例患者为37岁男性,主诉为右足外侧足底部慢性疼痛,症状与跑步相关。MRI矢状位显示于右足外侧区域可见类圆形副骨影,与第5跖骨基底部或骰骨附近相关,推测为踇长肌腱(peroneus longus tendon)内或相邻处的副骨(疑似骨性结构即“os peroneum”)。
在该副骨附近可见腱内或腱周信号异常:于T2/PD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带,提示软组织局部炎症或轻度腱损伤征象。两骨性碎片之间的间隙约2mm,整体边缘较平滑,未见显著锐利碎裂征象或明显位移。局部软组织未见明显形态异常,但可疑有轻度水肿或腱鞘炎表现。骨皮质及骨髓信号未见明显广泛性异常。
结合患者年龄、症状(慢性足外侧足底疼痛,运动后加重)以及影像学表现(os peroneum碎片轻度分离、腓骨肌腱周围炎性信号),最可能的诊断为:疼痛性腓骨小骨综合征(POPS),并伴有可能的腓骨肌腱轻度慢性撞击或部分撕裂。
1. 保守治疗:
2. 功能锻炼与康复:
3. 手术治疗指征:
4. 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仅供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临床医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出决策。
疼痛性腓骨小骨综合征(P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