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7岁的女性患者因双侧无痛性膝关节肿胀前来我院就诊。她既往病史无特殊。
双膝X线片显示双侧髌前区内存在多个致密、边界清晰的皮下钙化灶(见图1a-e)。
滑膜衬里的髌前滑囊位于髌骨下半部分的前方,并且不与膝关节相通。其作用是减少髌韧带、髌骨和皮下组织之间的摩擦 [1, 2]。如果发生炎症,这种情况称为髌前滑囊炎。通常存在机械性诱发因素 [3]。髌前滑囊炎最常见的原因是关节过度使用,以及由运动(摔跤、橄榄球)或需要频繁跪姿的职业活动所导致的慢性创伤 [2, 4]。在后者情况下,髌前滑囊炎也被称为“女佣膝”,源于过去女佣需要双手双膝着地擦洗地板,长期且重复的单调动作导致髌前滑囊的炎症和囊肿样肿胀 [2, 4]。与该情况相关的其他职业还包括贴砖工、地毯安装工、水管工和屋顶工。任何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滑囊都可能出现钙化,这与反复创伤环境中血液循环减少、血肿吸收后,或继发感染有关 [1]。
髌前滑囊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双侧髌骨下极局部膝盖肿胀,由滑囊内液体积聚引起,常反复出现,临床检查可发现波动感。可能出现红斑。不适或疼痛并非典型症状 [3]。通常不伴有关节活动受限 [3]。
在钙化性髌前滑囊炎中,X线片可显示在髌前滑囊处多发边界清晰的营养不良性钙化 [1, 2],并可见周围组织肿胀。在MRI中,当滑囊出现炎症时,可见水肿性的滑膜及液体积聚,T1加权序列信号低,T2加权序列信号高 [2]。在T1和T2加权MRI图像上呈低信号的局灶性区域对应钙化或慢性血液降解产物 [2]。仅依据MRI成像标准,带有不均质周围软组织改变的慢性滑膜增生,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与如滑膜肉瘤等恶性肿瘤难以区分,而后者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同,更常出现慢性疼痛 [2]。
治疗方式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治疗、局部类固醇注射、滑囊穿刺抽液、冰敷、绷带包扎以及休息。对于出现症状并持续加重的膝关节肿胀,可考虑手术切除滑囊 [5]。
总之,钙化性髌前滑囊炎是一种与长期反复跪姿相关的罕见病症,其在X线片上呈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在髌前滑囊处显示双侧多发且边界清晰的钙化。
钙化性髌前滑囊炎 - “女佣膝”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双膝正位、侧位 X 光片可见:在双膝髌骨(膝盖骨)前方皮下区域,分布有多个边缘相对清晰、呈不同大小的钙化点或钙化斑,主要位于髌骨前方软组织内。骨质结构整体未见明显骨折或骨质破坏表现,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变窄或增宽,关节面尚规则。周围软组织可见局部肿胀阴影。
综上,结合患者双侧髌骨前方软组织内出现多发、相对规则的钙化及临床表现为无明显疼痛的肿胀,首选考虑钙化性髌前滑囊炎。
在综合患者年龄、症状(双膝无痛性肿胀)、既往规律活动史(若涉及反复跪膝或关节劳损则更支持诊断)以及 X 光影像的典型钙化形态而言,最可能诊断为: 钙化性髌前滑囊炎(Calcific Prepatellar Bursitis)。
若临床或实验室指标存在特殊提示(例如怀疑感染或肿瘤),可进一步行 MRI 或滑囊抽液化验,以排除其他可能性。
对于液体较多的滑囊,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行滑囊穿刺抽液,并结合局部注药。
如滑囊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或钙化病灶明显且功能受限者,可考虑行滑囊切除术。
康复训练的目标在于减轻局部刺激、增强膝关节周围肌力及改善关节活动度。以下为基于 FITT-VP 原则的简要方案:
对于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骨质状况及心肺功能情况,合理控制运动负荷。若有骨质疏松或其他慢性基础疾病,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资料的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意见。若症状加重或需进一步评估,请及时就医。
钙化性髌前滑囊炎 - “女佣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