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纤维性骨发育不良:伴有脊柱受累的非典型表现

临床病例 11.12.201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5岁,男性
作者: Shantiranjan Sanyal, Deb. K. Boruah, Aparimita Gogoi, Lalendra Upret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5岁男性出现逐渐加重的下肢轻瘫,伴有胸部和背部多处变形且疼痛的肿块。

临床检查时,在躯干双侧的肋骨沿线可触及多个坚硬的骨性肿块。

影像学表现

X线示胸腰椎可见扩张性溶骨性病灶,硬化性骨皮质完整,累及多根双侧肋骨。(Fig.1)
CT显示颈胸段、腰骶椎体及后方附属结构、多根胸肋及左肩胛骨内存在毛玻璃样基质的病灶。未见异常软组织肿块或受累骨的骨膜反应。(Fig. 2, 3, 4)
MRI显示多个扩张性、多房间的实性-囊性病灶,累及下颈椎和上胸椎及其后方结构,并向椎前及椎旁区域延伸,累及多根双侧上部肋骨及左肩胛骨。实性部分在T2加权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囊性区域呈液体信号。(Fig. 5)椎前及硬膜外向后延伸,导致D2和D3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并引起脊髓受压性病变。D3椎体塌陷导致该节段胸椎形成Gibbus并出现后凸畸形。(Fig. 6, 7)

病情讨论

纤维异常增殖症(FD)是一种良性骨骼疾病,纤维-骨组织取代了骨的正常骨髓腔。根据分类分为两种类型:单骨型纤维异常增殖症与多骨型纤维异常增殖症(PFD),后者症状更明显。病变通常呈同侧、单肢分布。 [1, 2]
大多数患者在青少年早期出现症状,表现多样,如疼痛、肿胀、畸形或病理性骨折,而PFD患者通常在第一年代就出现症状。尚无性别偏好报道。 [1, 2]
纤维异常增殖症已知可与众多疾病相关,如McCune-Albright综合征、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糖尿病、库欣综合征以及软组织黏液瘤等。 [1, 2]
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胫骨、骨盆;而肋骨、颅骨和上肢骨受累频率居中;较少见于腰椎、锁骨和颈椎。 [1]
已有报告指出仅脊柱受累而四肢骨未见病灶的病例。72%的病变局限于脊柱的1~2处,广泛的脊柱病变较少见。研究显示脊柱病变与脊柱侧凸之间关系密切。 [3]
FD的CT表现为磨玻璃样、硬化性,少数表现为透亮/囊性。CT适用于颅底受累时评估颅神经孔径、评估合并骨折的脊柱病变以及评估可疑肉瘤样变的病灶。 [4]
PFD的MR表现多样且不如CT特征性明显。当纤维母细胞活性增高时,可在T1和T2序列上呈低信号;而发生囊性/坏死性变、高细胞密度及软骨基质增多的区域会在T2W呈高信号,一般具有不均匀的强化。不同平面的MR图像有助于评估PFD的范围及显示神经系统并发症,但在随访中,其诊断特异性受到与其他疾病相似影像表现的限制。 [5, 6]
在骨显像中,FD病变在早期灌注和延迟期均表现为显著的放射性摄取。骨显像有助于确定疾病范围并发现细微病变。 [1]
虽然恶性转化发生率很低,但对于临床可疑的病变仍需进行MR随访,并与既往影像进行对比。 [1, 2]
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脊柱的情况较为罕见;在PFD中需要注意寻找相关伴随征象。虽然放射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但CT/MRI在特定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术前评估中相互补充。

鉴别诊断列表

多发性纤维性骨发育不良
神经纤维瘤病
软骨内瘤病

最终诊断

多骨性纤维性骨营养不良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胸腰椎X线

icon
胸腰椎X线检查

轴向CT

icon
轴向CT

胸椎轴位CT

icon
胸椎轴向CT

腰骶部轴向CT

icon
腰骶部轴向CT
icon
腰骶部CT轴位

磁共振冠状面

icon
核磁共振冠状位
icon
磁共振冠状位

磁共振矢状面

icon
磁共振矢状面
icon
磁共振矢状面
icon
磁共振矢状位

轴向磁共振

icon
轴向磁共振
icon
轴向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