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女性主诉肩痛。
进行了肩关节的CT和MR检查。CT显示一个位于皮质基础、关节内的低密度病灶(图1、图2中的黑箭所示),与成骨性骨瘤的小窝相符,内部可见一些成骨样矿化灶。肱骨干骺端皮质也表现出轻度的反应性皮质增厚。肩关节的MR再次显示该关节内病变在质子密度序列(图3、图4)上呈低信号强度,在液体敏感序列(图5、图6)上呈高信号强度,且内部可见毫米级低信号灶,提示矿化(在CT上能更清晰显示)。此外,还可见反应性的骨髓水肿及少量关节积液。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青少年时期,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2:1)。典型表现为夜间疼痛,并可被水杨酸盐缓解。 [1]
它们可以位于骨皮质,也可罕见地位于骨髓或骨膜下(骨膜下)。 [1] 骨样骨瘤更常见于股骨、胫骨、肱骨的干骺端或在脊柱后方结构。 [1] 也有较少部分发生在关节内,此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与其他关节内病变相混淆。 [1-5]
病变通常由处于不同成熟阶段的骨性“小巢”组成。在普通X线片和CT上可见一个小(小于2 cm)、圆形且界限清晰的透亮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心钙化,并被反应性硬化和皮质增厚所包绕。 [1, 2] 在MRI上,“小巢”在T1加权像上多呈低信号,根据钙化程度不同,其在T2加权像上的信号表现也有所变化。 [6, 7] 有时由于“小巢”的信号强度与皮质骨相似,MRI可能无法显示较小的“小巢”。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可在CT和MRI上观察到“小巢”的强化。 [1, 8]
在关节内的骨样骨瘤中,反应性皮质增厚通常很少或缺如,如本例所示。在这种情况下,MRI对于诊断尤其有用,因为它可以显示“小巢”周围的骨髓水肿以及关节积液。 [1]
有作者报道骨样骨瘤可自行消退,并且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加速这一过程。 [9] 鉴于本例骨样骨瘤位于关节内,患者采用NSAIDs保守治疗,开始治疗5个月后仍无疼痛。除药物治疗之外,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刮 curettage。近年来,影像引导下的钻孔切除和射频消融(RFA)等微创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他微创技术还包括冷冻消融、关节镜下切除、酒精注射以及组织间激光光凝。 [9]
关节内骨样骨瘤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从提供的肩部CT及MRI影像可见:
1. 肱骨头内出现小而清晰的低密度或相对低信号病灶(在CT上呈现一个直径小于2 cm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呈“nidus”样),周围可见轻度骨质硬化或反应性骨质增生,但由于病变位于关节内,反应性硬化相对较少。
2. MRI T1加权像上病灶信号较低,T2加权像上信号可呈不均匀或偏高,具体信号强度可能与病灶内钙化程度有关;病变周围可见骨髓水肿信号及少许关节积液。
3. 病变呈局限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向周边进一步扩展的表现;软组织受累相对轻微,关节面整体结构尚清。
结合患者的年龄(18 岁女性)、临床症状(夜间疼痛,可被NSAIDs缓解),以及影像学特征(小于2 cm的典型nidus及在MRI上显示的骨髓水肿和少量关节积液),最可能的诊断为: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若需进一步确诊,可考虑在影像引导下行穿刺或病理活检,但在多数情况下,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已足以做出诊断。
治疗策略:
1.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可被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效控制的患者,如本例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灶大小及疼痛缓解情况。
2. 微创介入治疗:如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需求,可考虑CT引导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钻孔切除、激光光凝或冷冻消融等微创方式。
3. 手术切除:对于病变位置特殊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行开放或关节镜下手术切除。
康复/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
1. 运动频率(Frequency):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到中等强度的肩关节及上肢功能锻炼。
2. 运动强度(Intensity):初期以低强度(如自重或轻阻力练习)为主,疼痛明显缓解后再逐渐增加阻力或负重。
3. 运动时间(Time):每次20-30分钟,依据疼痛及疲劳程度可适度延长或缩短。
4. 运动类型(Type):
- 关节活动度练习:如理解剖限度的肩关节环转、前平举、侧平举等被动或主动活动。
- 肌力训练:配合轻度阻力带或小哑铃,强调肩袖肌群、三角肌等肌群的强化。
- 关节稳定训练:如核心稳定性训练、利用合适的体位与支撑训练肩关节本体感觉与稳定度。
5. 运动总量(Volume):根据每周运动频率与每次运动时间综合评估,初期以保证疼痛可控、活动范围稳步恢复为主。
6. 运动进阶(Progression):随患者疼痛缓解和关节灵活度改善,可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时间或阻力,避免一次性加量过多导致肩关节反复疼痛。
在整个康复过程应注意:若出现关节明显肿胀、剧烈疼痛或其他不适,应及时暂停并就医评估;对于骨样骨瘤患者,需定期随访影像学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以确保治疗方案及康复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为基于提供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及治疗建议。若有任何疑问,请咨询骨科或相关专科医师。
关节内骨样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