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ner损伤

临床病例 29.04.201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4岁,男性
作者: Pilavas Polykarpos, Nicolaou Christophoros, Constantinou Yiorgos, Paraliki Lamprini, Christodoulou Loizo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44岁男性患者因在摔倒时以手掌着地受伤后,出现左手拇指根部区域疼痛,就诊于骨科医生。拇指基部内侧软组织出现肿胀。临床检查后,外科医生建议进行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这些图像显示了缩回的UCL,呈现出“陀螺连线”的外观。陀螺代表卷曲并缩回的UCL,而连线则是收肌腱膜。软组织内有大量水肿。该区域未见骨性撕脱。

病情讨论

尺侧副韧带(UCL)连接拇指第一掌骨的尺侧面和近节指骨,是拇指第一掌指关节的重要稳定结构。拇指尺侧副韧带损伤是骨科医生经常遇到的常见损伤之一1
“猎人拇指”这一术语最早由Campbell于1955年提出,他当时描述了苏格兰猎场管理员中采用扭转手法杀兔子时,拇指尺侧副韧带功能不全的高发情况2。这一类型的损伤在滑雪者中也可见,因而也被称为“滑雪者拇指”;尽管对于后者而言这通常是一种急性损伤,而对于前者则是一种慢性损伤3
该损伤机制是对尺侧副韧带的突然桡侧应力,就像滑雪者摔倒时拇指外展并握住滑雪杖一样。
临床检查时,可见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抓握活动受限,并在外翻应力下出现松弛。
区分未移位的尺侧副韧带撕裂与移位性撕裂(或称Stener病变)至关重要,因为后者需要手术以避免慢性不稳定和可能的关节退变4
因此需要影像学检查来确立诊断,帮助外科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并为可能的手术提供指导。超声和MRI检查均可用于诊断性地评估拇指基底部,且效果相当5。选择合适的成像方式取决于所需设备(例如高频线阵探头、手部表面线圈)的可用性、超声医师的经验,以及在紧凑的日程(主要是MRI)中使用机器的可行性。
MRI可显示“溜溜球线(yo-yo on a string)”的表现,其中“线”代表收肌腱膜,“溜溜球”则是回缩的尺侧副韧带6。然而,韧带的慢性损伤可能导致尺侧副韧带向近端回缩并位于收肌腱膜深面,这种情况可能与Stener病变相混淆3
早期固定损伤可获得非常良好的预后,既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对活动度的影响也仅为轻度下降7
需要强调的是,在Stener病变中,尺侧副韧带会被移位到收肌腱膜的浅层,因此韧带断端不再相互接触,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愈合。

鉴别诊断列表

尺侧副韧带断裂并伴有Stener病变
未移位的尺侧副韧带撕裂
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
背侧腱膜损伤
鱼际肌损伤

最终诊断

尺侧副韧带断裂并出现 Stener 病变

证书

图像分析

拇指MRI冠状位PDFS

icon
MRI拇指冠状位PDFS

手术中对韧带的固定

icon
韧带固定术

拇指MRI冠状位质子密度脂肪抑制序列

icon
拇指MRI冠状位PD-FS

拇指MRI,轴位PD脂肪抑制序列

icon
拇指磁共振成像(MRI),轴向质子密度脂肪抑制序列(P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