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腓肠肌内侧头分裂导致的 III 型腘动脉

解剖学和功能成像 27.05.201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解剖学和功能成像
病人: 18岁,男性
作者: Pikoulas K, Mantzikopoulos G, Giannikouris G, Staikidou 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8岁的男性患者因在屈膝时出现左膝疼痛被转诊至我院。他在两个月前曾受过一次伤。怀疑存在半月板撕裂,并为其安排了左膝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未发现半月板撕裂。在胫骨骨骺内侧后方(图 1、2)发现一处表现为骨髓水肿的区域。该发现被视为骨挫伤。
在腘窝血管之间存在一个肿物样结构,将它们彼此分离(图 1-3)。在所有脉冲序列上,该结构的信号强度与肌肉相同(图 1-4)。它起源于股骨干骺端后外侧(图 4),并通过宽阔的附着插入腓肠肌内侧头(图 1、2)。在该肿物中未见肌腱结构。腘动脉位于其内侧,腘静脉则向外弯曲,位于腓肠肌外侧头的内侧(图 1、2)。虽然未使用对比剂,但无腘动脉狭窄或腘静脉血栓形成的迹象。这一意外发现被解释为腓肠肌内侧头的附加分支。

病情讨论

正常情况下,腘窝血管行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fig.5a]。腘动脉在腘窝中的走行解剖变异可分为五型(I、II、III、IV、V)[1]。在I型中,腘动脉位于正常起源的腓肠肌内侧头的内侧 [fig.5b]。在II型中,腓肠肌内侧头起源于髁间切迹,导致腘动脉被推向内侧 [fig.5c]。在III型中,腓肠肌内侧头存在一个辅助分支,其起源于股骨干骺端的外后侧,并以斜行方式插入腓肠肌内侧头。腘动脉位于该辅助分支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 [fig.5d]。在IV型中,腘动脉行于腘肌之前,或位于横跨于腘窝内的一条纤维束之前 [fig.5e]。在I—IV型中,腘静脉与腘动脉相互分离。在一项针对患有腘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这些变异的患病率分别为:I型=5.6%,II型=13.6%,III型=37.5%,IV型=9% [2]。V型包括I—IV型,但腘静脉并未与腘动脉分离。在我们的病例中,显示为III型变异。
即使在正常人群中,腘动脉在踝关节被动背屈或主动跖屈时也可能受到压迫,并导致远端血流下降[3]。这可能发生于约50%的一般人群[1]。腘动脉综合征也可见于无解剖异常(功能性)的患者,应与存在腘动脉异常走行的病例区分开来[2]。在我们的病例中,患者因一次坠落的近期损伤被转诊进行膝关节评估,疼痛被归因于在胫骨骨骺内后侧出现的类似骨水肿病变。该解剖变异并未导致任何症状表现。

鉴别诊断列表

由于腓肠肌内侧头分裂导致的III型腘动脉
副肌
异常腘血管

最终诊断

III型腘动脉,由于腓肠肌内侧头的分裂引起。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冠状位 T1W 图像,从前 (A) 到后 (D)。

icon
冠状位 T1 加权图像,从前 (A) 到后 (D)。

冠状位PDW脂肪抑制序列图像,(A)前侧,(B)后侧

icon
冠状位PDW脂肪抑制图像,(A)前侧,(B)后侧

轴向PDW-快速抑制图像,(A)股骨干骺端 (B)腘窝

icon
轴位 PDW-快速抑制图像,(A)股骨干骺端,(B)腘窝

矢状位 PDW/SE 图像,从内侧 (A) 到外侧 (D)。

icon
矢状位 PDW/SE 图像,从内侧 (A) 至外侧 (D)。

腘动脉变异示意图(背侧视图)

icon
显示腘动脉变异的图示(背侧视图)
icon
显示腘动脉变异的示意图(背侧视图)
icon
显示腘动脉变异(背侧视图)的图表
icon
腘动脉变异示意图(背侧视图)
icon
显示腘动脉变异的示意图(背侧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