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4岁女性,曾有3次妊娠史,就诊时主诉在大约十八个月内于外阴部出现一个无痛、缓慢生长的肿块。
进行了盆腔MRI检查,并使用了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发现两个界限清晰的肿物,紧邻耻骨联合;下方的一个大小为30×34×32 mm,上方的一个大小为25×17×15 mm(图1)。这两处病变在不同序列上显示相似的信号强度,在T1加权序列(图2 a和c)上信号为低信号,在T2加权成像(图3)上呈不均匀的高信号。病灶本身无对比增强,但在边缘可见软组织边缘轻度强化(图2 b和d)。
耻骨下软骨性囊肿和耻骨上软骨性囊肿是起源于耻骨联合的罕见囊性病变,可表现为外阴或耻骨肿物和/或慢性腹痛 [1]。
这些病变由含有纤维软骨组织的胶原囊膜构成,并伴有广泛的黏液性囊性变 [2]。它们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并与妊娠、阴道分娩和盆腔创伤相关 [1-5]。一般认为其是耻骨联合退变的结果。
此类病变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无痛性外阴肿物、性交疼痛或阻塞性排尿症状,以至于出现急性尿潴留 [1-8]。
MRI显示囊肿起源于耻骨联合 [1, 2],可与其他外阴肿物进行鉴别诊断,如脂肪瘤、纳博特囊肿、巴氏腺囊肿、加特纳管囊肿、鳞状细胞癌、巴氏腺癌、基底细胞癌或外阴黑色素瘤。CT和超声也能提供帮助 [4, 6]。在T1加权序列上,病变相对于肌肉通常呈低信号,而在T2加权序列上呈不均匀的高信号。静脉注射钆造影剂后,可见薄薄的强化壁,但内部无强化 [2]。
尽管有些人主张手术治疗 [4, 8],但存在并发症风险,比如耻骨联合分离 [7] 和感染 [3]。可以进行穿刺抽吸和类固醇注射,但已有复发报道 [7]。由于这些病变是良性的,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症状来决定,同时应考虑保守治疗 [3, 4]。
耻骨下和耻骨上软骨性囊肿虽属罕见,但在鉴别诊断外阴和耻骨肿物时应予考虑。MRI能显示其与耻骨联合的关系并协助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操作。由于这些病变是良性的,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症状决定。
耻骨下和耻骨上软骨性囊肿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基于提供的MRI图像,可见耻骨联合附近存在一个边界清晰的囊性病变,病变信号在T1加权像上大多呈低或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则呈高信号,增强后可见相对较薄的包膜强化,病变内部无明显实质性强化。病变位于耻骨联合区域,向耻骨上方或会阴部可见突出的囊性结构,符合软骨样或黏液性囊性病变特征。邻近软组织并无显著侵袭,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软组织攻击性表现。
结合患者高龄、曾有多次妊娠史、病变生长缓慢、临床症状较轻(无明显疼痛),以及MRI表现病变与耻骨联合关系密切、T1低信号/T2高信号并伴薄壁强化等特点,最可能的诊断为:
耻骨联合软骨性囊肿(Subpubic/Suprapubic Cartilaginous Cyst)。
本病属于良性病变,通常无需过度干预;若仍有疑虑或病灶特征不典型,可进一步行组织学病理检查或持续MRI随访以排除其他恶性病变。
根据目前文献及临床经验,对于症状轻微且无明显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和随访观察的方式。若出现剧烈疼痛、局部感染或压迫症状明显,可考虑穿刺抽吸、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或在必要时行外科手术切除。
鉴于患者年龄较大并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运动处方应个体化,采取循序渐进、低负荷的方式以保证安全,重点在于维持肌力和关节灵活度、促进血液循环和整体机能。
如患者存在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足或其他潜在疾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更为谨慎的运动项目与强度调整,避免不必要的跌倒或劳累风险。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信息的参考性分析意见,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耻骨下和耻骨上软骨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