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3岁的男性患者,右肘出现疼痛性弹响持续一年,保守治疗无任何改善。临床检查发现,当前臂处于旋前位进行屈伸活动时,可见明显的弹响。
对有症状的右肘进行普通X线检查,显示未见游离体,存在进展性骨关节炎和关节脱位。
患者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证实后外侧皱襞增厚,横截面积增大且信号强度不均匀(图1、2、3和4)。在邻近的肱骨小头及桡骨头的皮质下骨中也可见信号异常(图5)。
BACKGROUND:
症状性桡肱关节滑膜皱襞是导致肘外侧疼痛的罕见原因。滑膜皱襞被认为是正常关节发育过程中的胚胎残余,通常并不引起症状。当它们因直接撞击或反复微小损伤而肥厚时,可能会导致临床症状 [1-5].
CLINICAL PERSPECTIVE:
在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和机械症状,包括关节卡锁和弹响。这些患者通常被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只有在保守治疗失败后才可能确诊为肘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1-5].
IMAGING PERSPECTIVE:
MRI 是评估肘关节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技术。MRI 能够准确评估肥厚的滑膜皱襞、关节软骨及相关损伤。T2 加权和脂肪抑制 MRI 尤其有助于评估滑膜皱襞,其特征为厚度超过 3 mm,且形态不规则。MRI 还可用于评估滑膜炎以及桡骨头和肱骨小头的软骨损伤 [1, 2].
MR 关节造影可在无关节液的患者中显现肥厚的滑膜皱襞以及桡骨头和肱骨小头的软骨软化 [1].
OUTCOME:
初始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和非甾体抗炎药。若保守治疗失败,则进行关节镜下切除病变滑膜皱襞并配合物理治疗,通常可获得极佳疗效 [1, 2, 3].
TEACHING POINTS:
桡肱关节内肥厚的滑膜皱襞是滑膜膜的胚胎残余,是肘外侧撞击的罕见病因,因此常被误诊。若保守治疗时间过长而延迟关节镜手术,可能影响预后,而及时进行关节镜干预可获得良好结果。
桡肱关节的肥厚性滑膜襞
(无内容可翻译)
根据提供的肘关节MRI图像,病变主要位于桡骨头与肱骨小头关节面附近(即桡肱关节)。在T2加权以及脂肪抑制序列中,可见关节腔内存在条带样或襞样软组织结构,厚度明显超过3mm,并呈不规则增厚。该结构与周围关节软骨或关节囊有紧密联系,局部可见轻度关节腔积液或滑膜增厚的表现。尚未见明显骨折或大范围软骨损伤,但需注意局限性软骨磨损或潜在的轻微关节面不规则改变。
综合临床表现(长期外侧肘关节疼痛、弹响、活动受限,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与MRI所示局部滑膜襞明显增厚及轻度滑膜刺激征象,最可能的诊断为:
桡肱关节肥厚性滑膜襞(Radiohumeral synovial plica)增生。
此病变在肘关节外侧疼痛中并不常见,但其在重复性应力或慢性劳损情况下可形成肥厚性滑膜襞,导致机械磨擦,引起疼痛及弹响症状。
1. 保守治疗:
· 休息并减少过度负重或重复动作,尤其是与前臂旋前旋后或肘伸屈过度相关的运动。
·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帮助缓解炎症和疼痛。
· 适量理疗,包括热敷、超声波理疗、肌力训练与伸展练习,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强化周围肌群。
若保守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建议坚持2~3个月,若期间持续无明显改善或症状易复发,应考虑手术干预。
2. 手术治疗:
· 关节镜下清理: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进行关节镜下滑膜襞切除或修整,以去除机械性卡压因素,通常能获得良好效果。
3.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FITT-VP原则):
· 频率(Frequency):每周进行3~4次康复训练。
· 强度(Intensity):从低负荷及低阻力运动开始(如抗阻练习时使用轻质弹力带),再根据疼痛缓解情况逐步增加。
· 时间(Time):每次训练持续约20~30分钟,可分段进行(如热身5分钟、主训练15~20分钟、冷身5分钟)。
· 方式(Type):重点包括前臂伸肌群、屈肌群及旋前/旋后肌群的等长、等张及轻度抗阻训练;配合主动与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维持或改善肘关节灵活度。
· 进阶(Progression):随着疼痛和活动功能的改善,可逐步增加抗阻训练的强度与组数,延长运动时间,并在后期加入功能性训练(如网球、羽毛球等)以增强关节适应度,应始终避免过度疲劳和反复剧烈撞击。
· 注意事项:如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或心肺功能欠佳,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运动中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暂停并复诊。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病史及影像学资料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患者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定期复诊并遵循专科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康复。
桡肱关节的肥厚性滑膜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