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2岁男性患者主诉右肩疼痛,始于两周前,抬臂时疼痛加重。无活动受限,也无外伤史。
右锁骨的锥状结节延长,其扁平的下方表面直接指向肩胛骨的喙突,形成异常关节[箭头,图3]。关节面出现硬化并伴有骨赘形成。对比X线检查显示,左肩也有相似表现[箭头,图4]。
通常在人类中,在锁骨的圆锥结节与肩胛骨喙突水平部的上表面之间存在一条喙锁韧带(CCL)。在人类中,CCL由两条独立的韧带束(圆锥韧带和斜方韧带)组成(图1),而在灵长类动物中则为单一韧带 [1]。在普通X线片上,圆锥结节是锁骨外侧三分之一下方表面的一个骨性突起(箭头,图2)。DA喙锁关节(CCJ)由锁骨较为突出的圆锥结节与肩胛骨喙突之间形成。它是一个真正的滑膜关节,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很容易观察到 [2],因为它们的肩部由于其运动和姿势而承重 [1]。在人类中此种关节作为一种正常变异非常罕见,因为人类的肩部相对而言基本不承担重量。它可以单侧或双侧出现,通常无症状,但在外伤 [3] 或退变 [4] 时可能出现症状。创伤后CCJ的骨化会导致神经血管受压。
本例患者双肩的普通X线片显示,在锁骨圆锥结节的正常位置处出现骨性突起,与喙突形成关节。两侧关节均有退变性改变,目前尚不清楚所见症状是否由这些退变性改变所致。
骨赘被定义为在滑膜关节关节面边缘出现的骨质侧向增生,可由老化或骨骼系统对压力和损伤的反应所致。CT检查可确认该异常关节的存在及其退变性改变 [4]。MRI不仅能显示此关节,还能显示其关节囊。
对于有症状的CCJ,可通过关节囊内注射局部麻醉剂(2%盐酸利多卡因)或进行外科切除来治疗 [3, 5, 6]。
双侧喙锁关节伴退行性改变
(无内容可翻译)
根据提供的肩部正位与侧位X线影像,可见在锁骨外侧段的喙突下方存在一明显的骨质突起,与喙突形成类似关节样的改变。该部位位于正常的圆锥结节位置,但表现为与喙突关节面相对应的增生改变,提示存在喙锁关节(Coracoclavicular Joint, CCJ)的形成。
同时观察到局部关节面周围出现骨质增生或骨赘样改变(可见边缘硬化、关节间隙轻度不规则等),提示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双侧肩关节中,此种喙锁关节形态并不常见。本例患者影像并无明显骨折征象,也暂无显著的软组织肿胀或钙化影出现。
喙锁关节在灵长类动物中较常见,但在人类为少见的先天或解剖变异。本例影像显示锁骨圆锥结节位置骨质突起与喙突形成关节样结合,同时出现轻度骨赘,符合退行性改变特征。若局部受累、关节炎或创伤,可导致肩部疼痛或活动受限。
中老年患者肩痛常见于肩峰下撞击导致的肩袖腱病或部分撕裂。影像虽未见明显肩峰形态异常或钙化,但临床上也需排除肩袖组织损伤的可能。
AC关节退变在中老年患者中常见,可引起疼痛并有局部压痛。若AC关节增生明显,可能误认为喙锁关节或喙锁韧带钙化;不过本例重点影像学改变主要集中于喙锁间。
如肩关节平片可见骨质变化不典型,但是临床仍需考虑肩周炎、滑膜炎等功能障碍因素。不过影像学上无显著提醒。
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程仅两周、无明显外伤史,且影像上可见少见的喙锁关节形成及伴随退行性变改变,最可能的诊断是:“喙锁关节变异并伴随关节退行性改变”。此结构在患者身上可能存在多年,但近期因使用习惯改变或轻度劳损而诱发疼痛症状。是否确与当下症状直接相关尚需临床体格检查与其他辅助检查(如局部麻醉注射、MRI等)进一步佐证。
若确认为喙锁关节退变是主要疼痛来源,且反复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或矫正该异常关节部位,以减轻疼痛并改善肩关节功能。
在稳步进阶的同时,需注意肩关节动作规范及轨迹,以防止其他结构的再损伤。
此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资料及基本病史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临床医生的面对面诊断与检查。若有持续性或加重的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或进一步接受专业医疗评估与治疗。
双侧喙锁关节伴退行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