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腱黄瘤

临床病例 09.02.201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8岁,男性
作者: Magalhães M, Marques C, Gomes P, Caseiro-Alves F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是一名28岁的男性,既往无相关内科、外科或家族病史,特别是无高脂血症病史。他因右足跟上方疼痛以及一个缓慢生长的肿胀而就诊,且该部位无外伤史。

影像学表现

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包括在矢状面和轴面使用T1和T2脂肪抑制序列。
影像显示跟腱局部增厚,正常的前凹面消失。腱组织呈异质性信号强度,并可见弥散性 “点状” 模式,在T1和T2像上均表现出比正常更高的信号强度。此外,在T2像上还可见一些明显的高信号区域。

随后进行了手术活检。大体上,病变表现为一个分叶状、有光泽的黄褐色软组织肿块,由细薄的灰色隔膜分隔,浸润于跟腱组织中。显微镜下,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和反应性巨细胞围绕胆固醇结晶分布,散在于正常的肌腱束中,并在中心区域有形成空洞的趋势,这可能解释了在T2像上出现的明显高信号区域。病理诊断为跟腱黄瘤。

病情讨论

黄色瘤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其特征是在组织中胆固醇沉积后,大量脂质负载的巨噬细胞、巨细胞以及其他炎症细胞聚集 [1, 2]。它们通常见于II型或III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环境中。然而,在无代谢异常的个体中很少见 [1, 3]。
腱黄色瘤更常见于手部伸肌腱和跟腱 [1, 2, 4]。跟腱黄色瘤更常见于人生的第三个十年,并且往往是双侧性的,尽管也可像本例一样出现单侧性。

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大小:较小的病变通常无症状,而较大的病变可能出现肿胀、疼痛以及行走困难 [1]。

MRI的特征表现为腱增厚以及形态和信号模式的异常:正常前缘凹陷消失,变为凸形;在T1和T2序列上呈不均匀信号,低信号(正常腱纤维)与高信号区域(炎性浸润)交错分布,常表现为弥漫性“点状”或网格状外观 [1, 2, 5]。这些影像学表现与腱部分撕裂无法区分 [1, 2, 4]。当不存在既往外伤或病变呈双侧时,应考虑黄色瘤的诊断,即使没有高脂血症病史,如本例所示。

大多数病变在应用降脂药物的内科治疗后会消退。手术只保留于较大的、常伴有症状的病变 [1]。
MRI能够在腱增厚或黄色瘤出现临床可检测的征象之前评估其变化。早期诊断可使患者及时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预防或延缓疾病进展,包括心血管并发症 [2, 4]。

鉴别诊断列表

单侧跟腱黄瘤。
外伤性肌腱病
慢性肌腱退变
痛风石性痛风
感染
肿瘤

最终诊断

单侧跟腱黄瘤

证书

未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文本。

图像分析

轴向T1图像

icon
轴向 T1 图像

脂肪抑制的轴向 T2 图像

icon
轴位 T2 脂肪抑制图像

轴向T1加权图像

icon
轴向T1加权图像

矢状位 T1 图像

icon
矢状位 T1 图像

轴向 T1 图像

icon
轴向 T1 图像

轴位T2脂肪抑制图像

icon
轴位T2脂肪抑制图像

轴位T2脂肪抑制图像

icon
轴向T2脂肪抑制图像

矢状位T2脂肪抑制图像

icon
矢状位 T2 脂肪抑制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