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9岁的女性长期颈部疼痛,最近出现左侧臂丛痛。平片显示退行性改变,建议进行MRI检查以排除神经根压迫。
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发现C3、C4、C5和C6椎体内存在几个界限清晰、大小不一的圆形病灶,在T1和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最初将其解释为硬化性病灶,可能是多个骨岛或硬化性转移。回顾颈椎X线片,未发现硬化性病灶,但在这些病灶的位置有透亮区。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计划进行CT检查,结果显示椎体内存在一些大小不一的含气囊腔,最大的一个位于C5椎体,其平均密度范围在-800至-900 HU。至少有三个病灶可能与椎体终板及椎间盘相通,但并未与椎管相通。然而,椎间盘内也可以见到气体(真空现象)。
椎体气囊是一种罕见病症,指椎体内出现充气的空腔,通常累及颈椎。尽管在某些部位(如骼骨和骶骨靠近骶髂关节处)骨内气体的存在很常见,但脊柱很少受累,至今仅有少数病例报道 [1, 2]。在诊断特发性气囊前,应首先排除其他与椎体内空气相关的病变,例如骨髓炎、骨坏死(Kummel 病)、坏死性肿瘤、创伤后及术后改变 [3]。其发病机制和自然病程尚不完全清楚。Yamamato 等曾报道一例颈椎气囊,在随访中,其演变为液体充填的空腔,后来被肉芽组织取代 [4]。Kitagawa 等报道了另一例颈椎气囊,在 15 个月的随访中病变扩大。此外,他们还显示了囊腔与椎体终板之间的连通 [5]。在我们的病例中,一些囊腔显示出与椎体终板可能存在的连通,支持了 Karasick 等提出的假设:气体先在椎间盘内形成,然后通过退变终板的缺损次级进入椎体 [6]。囊腔邻近椎体终板的位置也是一个支持性证据。囊腔的多发性及其与脊柱退变性改变的关联在我们的病例以及既往文献中均有详细报道。CT 是准确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该病被认为是良性的,无需特定治疗。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随访 X 线检查,以观察病变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椎骨含气囊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颈椎侧位 X 光片、CT 及 MRI 图像,可见颈椎序列存在多发性气性病灶(箭头所示),主要位于颈椎椎体内部,尤其邻近椎体终板。具体表现如下:
结合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列出以下可能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总体结合患者年龄、长期颈椎退行性病变、影像学特点及缺乏炎症或恶性征象,最可能的诊断为: “退行性椎体含气性囊肿(Vertebral Pneumatocyst)”。
此类囊肿通常为良性改变,多与椎间盘退变及终板缺损相关,无明显进展性骨破坏倾向。若需排除感染或肿瘤,可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验(如血沉、CRP、肿瘤标志物等)或进行定期影像随访。
基于目前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患者主要症状为慢性颈部疼痛及左臂放射痛,可考虑以下管理策略: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提供的临床与影像信息进行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诊断或专业医生的治疗意见。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制定。
椎骨含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