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臀间区疼痛前往急诊科就诊。体格检查发现一个肿块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既往病史无特殊。患者提及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
超声检查被要求用于评估肿块并明确其精确边界。超声显示可见一个长度31毫米、宽度7毫米、边界相对清晰、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延伸至真皮和皮下组织,与脓肿腔相符。(Fig. 1)在该低回声区内存在一些高回声线条,代表毛发束碎片。(Fig. 1, 2)采用Power Doppler技术可以在腔周缘观察到血流信号增多,这一发现与囊肿的炎症相符。(Fig. 2)此外,在病变的周边还发现一个增大的毛囊。(Fig. 3)这些发现与炎症性藏毛囊肿相一致。
Pilonidal cysts(PC)通常见于年轻男性的臀裂部位,通常与慢性创伤以及被称为“Jeep病”的情况有关。[1] “Pilonidal sinus disease”这一术语相当古老,由Mayo于1833年提出。[2] 一般认为其起源于毛发穿透皮肤或毛囊开口扩张。从组织学角度来看,它包括由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含有毛发碎片以及肉芽肿性和炎症性组织组合而成的腔隙。[1] 导致PC的易感因素包括卡车司机等所处皮肤持续摩擦、体毛过多、肥胖或长时间坐立工作。[3] 少数情况下,指间也可罹患PC。[4] 当PC受到感染并形成脓肿时,通常才会出现症状。该脓肿因表浅脓液引流而在临床上可见。[1]
利用超声检查可对PC进行评估,表现为假性囊状无回声或低回声病变,呈椭圆形,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在这些低回声区域内有时可见高回声线,它们代表毛发通道碎片,可附着于可能增大的局部毛囊。灰阶技术下也可见后方声像增强。应使用彩色或能量多普勒技术来评估PC的血供,在发炎的PC周边其血供可增加。即便PC的临床诊断相对容易,超声检查对于准确评估囊肿范围、多条分支的存在以及囊肿走向至关重要。PC可呈横向、纵向或斜向分布,且可能存在不止一个表浅开口。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对于正确的外科手术规划和合理治疗至关重要。[1, 3, 4, 5] Mentes等人在一项近期研究中也显示了术前对PC进行超声评估的重要性:超声检测的PC边界与临床检测的结果在超过20%的患者中不一致。基于超声结果,外科医师因此改变了手术规划。触诊和注射亚甲蓝是临床评估窦道边缘的主要替代方法。[2]
手术是PC的首选治疗方式,包括对体积较小的PC进行椭圆形切除并原位缝合,而对较大的窦道则选择继发性愈合。关于PC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术后复发。[2]
藏毛囊肿
在超声图像可见臀裂部位皮下区域出现类囊性回声,主要呈低回声或无回声表现,内部可见少许强回声线状结构,与周边甚至可疑毛囊组织相连。部分图像使用彩色多普勒后,可见病灶周边血流信号增强,提示局部存在炎性充血。总体而言,病灶位置位于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形态近椭圆或不规则,边缘欠清晰。
结合临床症状(局部疼痛、脓性分泌物)及影像特点,可见明显脓液或炎性物质聚集,符合炎性病变表现。未见明显累及深层肌肉或其他深部结构的征象,但需警惕多窦道或多发性病变的存在。
结合患者性别、年龄、长期久坐的工作习惯、临床表现(会阴或臀裂部疼痛伴脓液分泌)以及影像学上可见疑似毛发碎片的囊腔,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藏毛窦(Pilonidal cyst)”。若仍存在疑问或需进一步明确病变边界,可在术前行更详细的超声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辅助确定手术范围。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体质,并避免局部过度摩擦和压迫。可采用以下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务必密切关注术区反应,若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渗液或局部疼痛加重,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现有资料进行分析,仅作为参考性意见,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疗机构或医生。
藏毛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