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转移——一种不常见的骨骼转移性疾病

临床病例 16.11.201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6岁,男性
作者: A.I. Khalimon, A.V. Leontyev, N.A. Rubtsov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6岁男性吸烟者,确诊患有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诉大腿上部疼痛。

影像学表现

全身平面骨扫描和由颅盖至小腿近端三分之一区域的SPECT/CT检查在静脉注射740 MBq Tc99m-MDP后2小时进行。平面骨扫描显示在右股骨近端三分之一干骺端有一条带状放射性示踪剂摄取增高的病灶,其在后位投影中可见中心边界清晰的放射性缺损。此外,在左肩胛骨冈上肌区域检测到一处异质性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区域。未发现其他可作为肿瘤病灶证据的异常放射性摄取区域。SPECT/CT显示右股骨存在溶骨性病变,伴有皮质全层破坏及向骨外软组织成分扩张,并有中度骨髓腔内播散,同时可见“Codman三角”形式的骨膜反应及骨缺损边缘放射性摄取增高。经形态学验证,包括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后,根据IHC结果证实该病灶为支气管源性癌转移。

病情讨论

骨骼是癌症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肾细胞癌占据了80%的骨转移病灶来源 [1]。肺癌是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之后导致骨骼转移的第三大常见原发部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骼是常见的转移部位(20–40%) [2]。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其他常见部位包括骨盆、肱骨近端、肋骨、颅骨以及6%发生于股骨 [3]。
孤立性的皮质破坏并不是典型的骨转移表现。在医学文献中很少提及,通常表现为长骨的单发或多发病灶,这些病灶可能是恶性进程的首个指征 [4]。肺、乳腺、肾和胰腺的原发肿瘤均可导致皮质转移 [5]。有些作者认为这种转移模式是支气管源性癌的典型表现,指出其常见于股骨干,并定义了4种病变类型:小范围皮质破坏——“cookie-bite”或“cookie-cutter”病灶,大范围溶骨性皮质病灶,带有明确骨膜反应的浅碟状皮质内病灶,以及以皮质破坏为主并向软组织及髓腔延伸的病灶 [6, 7]。一组作者曾报道一例NSCLC患者出现股骨孤立性皮质破坏转移病灶的案例 [8]。在平面骨扫描和SPECT/CT检查中,他们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该类型转移灶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考虑到皮质的动脉供血来源于与骨营养动脉系统相连通的骨膜血管网络,除了原发于骨髓病灶的继发皮质受累之外,也可能发生孤立性的皮质病灶。
骨转移有时可能是癌症的首个临床表现。需要牢记的是,转移性骨病存在不同类型,包括皮质转移。

鉴别诊断列表

来自非小细胞肺癌的股骨皮质转移。
原发性骨肿瘤
与骨接触破坏的软组织肿瘤

最终诊断

来自非小细胞肺癌的股骨皮质转移

图像分析

股骨普通X线片

icon
股骨平片

全身平面骨扫描

icon
全身平面骨扫描

大腿的CT及SPECT/CT联合扫描

icon
大腿的CT和联合SPECT/CT扫描

上胸部的CT和联合SPECT/CT

icon
上胸部的 CT 及联合 SPECT/CT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