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骶尾部畸胎瘤病例

临床病例 18.07.201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岁,女性
作者: Dr Sanjib Kumar Da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7岁女孩出现位于骶骨区域的肿块,该肿块自出生以来一直存在,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肿块质地较软,且无任何分泌物。

影像学表现

CT扫描显示在骶骨后方(S4-S5水平)有一蒂状软组织肿物,密度不均匀(包括脂肪和钙化成分)。未见明确的骶前延伸。

在超声检查(USG)相关结果中,该肿物表现为实-囊性。

病情讨论

骶尾部畸胎瘤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发病率约为每35000例活产1例,且女:男为4:1。它是一种生殖细胞瘤,由胚胎发育早期的异常事件导致异常的原始全能细胞所形成。大多数情况下为良性,但也可出现恶性类型,且恶性类型多见于男性。[1]
它起源于尾骨的前部,最常见的生长方向为后下方。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2, 3]
Type 1: 完全位于体外
Type 2: 仅有少量骶前延伸
Type 3: 大部分位于盆腔或腹腔
Type 4: 完全位于骶前
放射学评估有助于确诊、评估肿瘤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组织特征,以及在恶性病例中显示转移情况。[4] 该肿瘤可为实性、囊性或两者兼有。囊性病变的恶性风险最低,而实性病变的恶性风险最高。超声可显示肿瘤的实性或囊性特征,而在部分肿瘤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中可见明显的高血供。MRI检查用于排除结肠移位、输尿管扩张、伴随的髋关节脱位及脊髓内扩展。
对于良性肿瘤[5],一般采取手术切除并同时切除尾骨以防复发;而对于恶性肿瘤,则先行放射治疗和化疗,随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血清AFP常作为儿童恶性畸胎瘤的肿瘤标志物。

鉴别诊断列表

骶尾部畸胎瘤(I型)
骶骨脊索瘤
骶骨脊膜膨出

最终诊断

骶尾部畸胎瘤(I型)

图像分析

临床图像

icon
临床图像

轴向视图

icon
轴向视图

骨窗(轴向视图)

icon
骨窗(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