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内脂肪瘤:病例报告

临床病例 29.03.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2岁,女性
作者: Zaimi S1, Jalal Y2, Mahi M1, El Fenni J1, Saouab R1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2岁的家庭主妇,既往无病史,左脚跟疼痛已持续5个月,无外伤或体重下降史。
体格检查未见畸形、皮肤发红或局部发热。
患者被转诊至我们科进行足部X线检查。

影像学表现

左足侧位X线显示一个骨质溶解区,具有清晰的硬化边界,没有骨皮质破坏或骨膜反应。
为更好地表征该病变,进行了足部CT检查,结果显示在跟骨距下关节后方关节面内有一个骨内脂肪密度的卵圆形结构,均匀且界限清晰。

病情讨论

骨内脂肪瘤是人体中最罕见的骨肿瘤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比例不到0.1% [1, 2]。仅有 8% 的骨内脂肪瘤位于跟骨。这一低发病率可由部分患者无症状、从而导致报告不足来解释 [2–4]。目前关于其成因主要有三种理论:创伤性起源及随之而来的脂肪变性、感染或骨脂肪梗死伴异生,最后,大多数作者倾向于其为原发于骨髓脂肪的肿瘤。
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出现症状,病程历时数月或数年后,在局部出现疼痛及软组织肿胀,尤其与长时间站立或运动有关 [5, 6]。
放射学上,该病灶表现为透亮的囊性影像,具有硬化的清晰边界,常伴有中心钙化,被称为“靶心征” [7]。在所有已报道的跟骨骨内脂肪瘤病例中,肿瘤均位于跟骨的中立角或关键角 [3, 5, 8]。
Milgram 的分型 [4] 将脂肪瘤分为 3 组。Ⅰ期:透亮且纯净的区域,边界清晰,伴有骨病灶的重塑;Ⅱ期:透亮、边界清晰的区域并伴有中心钙化和脂肪坏死;Ⅲ期:骨质吸收并在病变外缘伴有新的营养不良性钙化。我们所报道的病例可归为 Milgram Ⅰ期。
在 CT 检查中,当病灶的密度范围在 –40 至 –110 Hounsfield 单位(HU)之间时,可确认为脂肪性病变,从而无需进行病理活检来确诊 [9, 10]。此外,这对于鉴别诊断和排除恶性病变也有帮助。
对于有症状的跟骨骨内脂肪瘤,其治疗方式主要是刮除和骨移植,以预防病理性骨折和退行性改变。

鉴别诊断列表

跟骨骨内脂肪瘤。CT 成像足以完成诊断。
其他跟骨骨肿瘤:单房性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成骨细胞瘤
内生软骨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非骨化性纤维瘤
巨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
纤维异常增殖症
以及软骨肉瘤。
其他:足底筋膜炎
跟后滑囊炎
痛风
应力性骨折。

最终诊断

跟骨骨内脂肪瘤。CT成像足以确诊。

图像分析

左足的侧位X线片

icon
左足侧位X线片

足部CT

icon
足部CT

足部CT

icon
足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