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出血性滑膜囊肿

临床病例 23.06.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8 岁,女性
作者: Nersesyan N, Aliaga-Mendez R, Delgado-Moraleda JJ, Meneses Vega L, Pesquera-Muñoz AS, Pomares-Pomares JJ.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68岁的女性患者因腰部疼痛和右侧坐骨神经痛被转诊接受腰椎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矢状位 T1-WI 显示在硬膜囊后外侧、紧邻右侧 L2-L3 小关节处存在高信号强度的卵圆形椎管外病变(图 1a)。矢状位 T2-WI 显示多节段椎间盘膨出,并在 L2-L3 水平出现椎间盘突出(图 2b)。在矢状位 T2-WI 和 STIR 序列中可见圆形环状信号,可能与晚期亚急性出血有关(图 2b, c)。在 L2-L3 小关节水平的轴位 T2-WI 显示退变性病变迹象,并伴随小卵圆形囊性病变,符合腰椎小关节出血性滑膜囊肿。

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CT 切片显示软组织密度的小而隐约的圆形病灶(图 2)。

在 6 个月后进行的腰椎 MRI 对照检查中(图 3d),该病灶直径减小。矢状位 T1-WI(图 3a)上呈等信号强度,T2-WI(图 3b)和 STIR(图 3c)序列上则表现为低信号强度,符合可能的慢性出血性病变。

病情讨论

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是起源于小关节滑膜的硬膜外椎管内病变。[1] 小关节滑膜囊肿常发生于腰椎部位,这里是大部分生物力学脊柱活动的主要区域。虽然并不常见,但随着MRI的广泛使用,检测到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LFSC)发生率有所增加。[2] 这些囊肿是背痛和椎管狭窄的一种重要但罕见的病因。症状通常表现为同侧,但较大的囊肿也可能引起对侧的神经根症状。[1]

人们普遍认为,LFSC是由于反复微创伤所致。在这些患者中,常见退行性椎体前移的发生,而异常的脊柱活动及小关节的退变会导致滑膜破裂和黏液样变性。[1]

MRI是诊断滑膜囊肿的首选方法,这些囊肿可能呈现为界限清晰、位于硬膜外的卵圆形病变,紧邻小关节。[4]
T1加权像(T1-WI)信号的高信号可能由正铁血红蛋白或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所导致。LFSC内出血在MRI上可表现出血液亚急性分解产物的证据,并与急性症状的出现相关。CT可作为补充检查,更好地表征囊肿内容物,如气体、钙化和骨性结构受累情况。[2]
随着囊肿增大,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症状。[1]

增强后,滑膜囊肿通常表现为周边环形强化。[2]

由于滑膜囊肿与小关节之间的连通口相对较小,通常在MRI上难以显示。[5] 这种连通使囊肿能够随脊柱的力学变化进行充盈和排空,从而解释了在随访检查中囊肿大小出现变化的原因。[1]

关于鉴别诊断,神经鞘瘤在T1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高于无出血性滑膜囊肿,但低于出血性滑膜囊肿。[3]

骶膜囊肿与神经根有关并且与小关节分离。游离的椎间盘突出碎片往往位于黄韧带的前方,在T2加权像上显示较低的信号强度。硬膜外蛛网膜囊肿通常为充满脑脊液的囊性突出,多见于胸椎。[1]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通过向小关节注射类固醇和长效麻醉剂可以提供暂时或长期的缓解。尽管对于最佳治疗方案仍存争议,但针对LFSC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手术在很大比例的患者中疗效显著。[2]

鉴别诊断列表

腰椎小面关节出血性滑膜囊肿
脑膜瘤
腱鞘囊肿
共用神经根
游离椎间盘突出
囊性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最终诊断

腰椎小关节出血性滑膜囊肿

图像分析

腰椎磁共振成像

icon
腰椎磁共振成像
icon
腰椎核磁共振成像
icon
腰椎磁共振成像
icon
腰椎核磁共振成像

腰椎CT扫描

icon
腰椎CT
icon
腰椎CT
icon
腰椎CT

腰椎磁共振成像 - 对照

icon
腰椎MRI检查 - 对照
icon
腰椎MRI - 对照
icon
腰椎磁共振成像 - 对照
icon
腰椎MRI - 对照